众力资讯网

1952年王志涛被传贪腐,毛主席严令彻查,陈毅:我先找他谈一谈

1952年4月16号那天,上海的一把手陈毅正忙着呢,结果电话响了,一看号码,北京中南海打来的。陈毅赶紧接起来,一听,是毛

1952年4月16号那天,上海的一把手陈毅正忙着呢,结果电话响了,一看号码,北京中南海打来的。陈毅赶紧接起来,一听,是毛主席,声音里头还带着点火气:“陈毅啊,有人告发王智涛贪污,数目不小,700多亿呢!你得马上把他带到北京,好好查一查。”

听到毛主席的那番讲话,陈毅心里猛地一怔,脑子立刻像机器一样转了起来,回想起王智涛在上海干活的那些点点滴滴。等毛主席讲完话,陈毅稍微犹豫了下,开口说:“主席,我跟王智涛挺熟的,在调查之前,能不能让我先跟他聊聊?”

王智涛到底是何方神圣?他为啥会被人给告了?后来陈毅找他聊了聊,这事儿又咋进展的呢?

【谈话】

毛主席给陈毅挂完电话的当天下午,陈毅立马把华东防空军那时的副司令员王智涛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往那边赶的时候,王智涛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到底出了啥状况。电话里,陈毅市长一个字也没多讲,就催着他赶紧过去。这命令式的口吻,跟平日里陈老总那和颜悦色、平易近人的样子大不一样,让王智涛心里头不由得有点忐忑起来。

王智涛一开口,陈毅就压低声音严厉地问:“王智涛,听说有人告你贪污受贿,有这档子事没?现在全国都在严查腐败,你倒是说说,你是不是上海那个大问题!”

一听这话,王智涛吓得浑身直冒冷汗,就像耳边突然响起个大炸雷。他赶紧接话,声音哆嗦着说:“说我贪污受贿?这不可能啊!陈市长,我发誓我没干过那事儿,谁会吃饱了撑的举报我呢?”

陈毅接着说道:“哼!还在那儿编故事呢?证据都摆在这儿了,你贪污受贿的事儿,还想不承认?”

陈毅再追问时,王智涛脸上直冒汗,他扯着嗓子喊:“陈市长,这绝对不可能!我拿我的党性和性命发誓,我压根儿就没贪污受贿,这里面肯定是哪里弄错了!”

瞅着王智涛满头都是大汗,陈毅就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他看起来没那么紧张了,说话的声音也温柔了点。

陈毅挥了挥手,让王智涛先坐下,然后开口说:“只要你不是我们要查的那个大问题就行,王智涛,我还是信你的。不过呢,现在北京那边有人举报你,说有些证据指向你,所以你得去北京一趟,接受下调查。但你也别太焦虑,要信赖组织,好好配合。只要你确实没干贪污受贿那档子事,组织肯定会还你清白的。”

坐定下来的王智涛,此刻正喘着粗气,就算他经历过无数战斗,这时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等陈毅讲完话,他又站了起来,开口道:“我甘愿接受组织审查,我心里没鬼,相信组织会还我个清白。”

聊完事情,陈毅就跟王智涛说,让他赶紧回去把手头的工作交接一下,然后就动身去北京。王智涛走后,陈毅又拿起笔开始写文件,他在文件里详细写了跟王智涛的谈话内容和王智涛的表现。

最后,陈毅说:“我信任王智涛同志的品格,我愿意站出来替他打包票,希望组织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

王智涛一直说自己没贪没腐,但在陈毅面前,他还是挺紧张的,这也不是没道理。主要是吧,王智涛来之前压根不知道这档子事儿。一听陈毅市长说他“贪污”,他一下子懵了,肯定就紧张起来了。

另外,让王智涛心里发慌的还有件大事,就是俩月前,全国老百姓都看了张子善和刘青山贪污案的审判。这可是新中国头一回办的大贪腐案子,他俩都是党里的老资格,位置还不低呢。

不管他俩的身份地位有多高,我们党对贪污腐败一直都是绝不手软的。那时候,确实有人出面为他们俩向毛主席求情,但毛主席在经过仔细考虑后,还是决定要依法办他们两个人。

从刘青山和张子善那事儿之后,全国到处都开始严查腐败,好多有问题的干部都被揪了出来。王智涛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是咋回事,所以他才会那么慌张。

毛主席让陈毅赶紧把王智涛送到北京去接受调查,但陈毅没这么做,他反而跟毛主席说,想先找王智涛聊聊。陈毅为啥这么做呢?一来,他挺了解王智涛的,觉得他不是那种人;二来,他也怕王智涛是被人给冤枉了。

所以,陈毅就在办公室里故意跟王智涛来了场“虚张声势”的对话,他就是想试探下,王智涛碰到这种情况,会不会露出马脚。

最后,王智涛的表现让陈毅感到非常满意,这让他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确信,觉得王智涛肯定是被人冤枉的。不过,光有想法还不行,接下来王智涛得接受组织的调查,走完所有流程,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崇高的品格】

4月16号那天,毛主席接到了一份标有“绝密5A”的电文,里头说的是王智涛贪污受贿的事儿。想起前不久刘青山、张子善那案子,这会子又看到党内高级干部涉嫌这么大金额的贪污,毛主席心里头那叫一个不痛快。

他的警卫员后来讲起,那会儿,毛主席瞅完信,气得一甩手把信扔桌上,整个屋里头气压低得吓人,大伙儿都憋着气,没一个敢吭声的。

毛主席大发雷霆,不只是因为又碰上了贪污的事儿,关键是这回的主角是王智涛。说到王智涛,毛主席可不陌生,红军那时候两人就打交道了,而且主席对他印象挺好,还多次跟他聊到深夜。可谁能想到,有一天会接到揭发他贪污的信。

王智涛在1906年来到这个世界,14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他虽然年纪小,但在战场上却表现得十分英勇,立下了不少战功,也因此赢得了冯玉祥的高度赞赏。

1925年的时候,冯玉祥从他的部队里精心选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军官,让他们去苏联深造,王智涛也是其中一员。那时候,王智涛才19岁,是这批去苏联的军官里头年纪最小的。

到了苏联,王智涛头一站是在基辅的红军大学深造。后来,由于他学习成绩特别好,就被调到了莫斯科的高级步兵学校。在军校的日子里,王智涛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理念,一下子就被它深深迷住了。

在这儿,王智涛不光碰到了正在苏联深造的刘伯承、左权、叶剑英等几位中国共产党员,跟他们混熟之后,他还打定主意要加入共产党。

王智涛进了莫斯科那所顶尖步兵学校后,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实战本事,他都表现得特别棒。

他还没到24岁呢,学校一毕业就留了下来,当起了老师,给学生们上军事理论课。那时候,他每个月能挣150卢布,就那会儿的标准来说,这工资在哪个国家都算是挺多的了。

不过,苏联那优渥的日子并没能让王智涛忘了祖国,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他老想着回国,但苏联那边总说因为共产党现在的状况,不批准他回去。就这样,一直到1993年,多亏了党组织的帮忙,王智涛才终于能回到国内,到了江西苏区。

那时候,在中国共产党里头,能去苏联留学可是件挺露脸的事儿,好多留学回来的党员同志,没过多久就坐上了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来,他们身上难免有点自视甚高的感觉,特别是王明、博古这些人,更是明显。

不过王智涛跟他们可不一样,他从苏联回来后,一点也没瞧不上那些没出国门、甚至书本都没摸过的伙伴们。相反,人家问他啥,他都耐心回答,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和经验,一股脑儿地分享给大家,毫不藏私。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那会儿,陈毅和王智涛的交情就算是结下了。那时候,陈毅觉得王智涛虽然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但一点架子都没有,还能跟红军战士们处得挺好,这真的很难得。他俩认识以后,经常一块儿聊革命的事儿,因为想法都一样,所以就把对方当成了知心朋友,经常一聊就是一宿。

之后,李德和博古他们开始排挤毛主席,把中央的大权都抓到了自己手里。就在这时,王智涛被博古点名,要给李德当翻译,还得帮他处理一些军事上的指挥事务。

李德,这位来自德国的朋友,在苏联接受了训练,但对中国革命的那些事儿知道得并不多。他在军事指挥上也是漏洞一堆,结果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吃了大亏,损失惨重。

为了救红军,那时候已经被挤到决策圈外头的毛主席,好多次去找李德,求他改改打法。王智涛呢,正好是李德的秘书加翻译,就这么跟毛主席认识了。

多次交流尝试后,固执的李德还是不听毛主席的意见,但王智涛却站边毛主席,觉得他说得在理。从那以后,王智涛常常挑李德休息的空档,自己跑去向毛主席问东问西。

挺让人头疼的是,王智涛虽然心里赞同毛主席的打法,但李德就是不听,王智涛也没办法。结果,这事儿害得红军在过湘江时吃了大亏。

【清白】

跟王智涛聊天时,毛主席被他的事迹打动了。原来,王智涛在苏联有着很好的生活,但他还是选择回国闹革命。所以,后来毛主席接到一封说王智涛贪污的信,他第一反应就是不信。

要是王智涛是那种只爱钱的人,他当初在苏联待着就好啦,没必要冒险回国来搞革命。

不过,虽说毛主席没往那方面想,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儿确实是个警钟。他俩以前也是敢闯敢拼的革命战士,结果还是没抵挡住内心的贪婪,栽了大跟头。说实话,毛主席心里也不愿意看到张子善和刘青山最后被判死刑啊。

但如果不对这两个人进行严厉处分,那全国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要怎么解决?老百姓的利益又要怎么保障?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让毛主席感到非常烦躁和生气,也难怪他会立刻让陈毅把王智涛带回北京来处理。

幸运的是,这时候陈毅很镇定。他和毛主席都觉得王智涛不可能贪污,但要证明他的清白,光靠信任可不行,得拿出像铁一样硬的事实来说服大家。

在动手调查王智涛之前,陈毅找他简单聊了聊。在这次聊天里,王智涛的一举一动更加让陈毅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没错。

聊完那事儿后,隔天,王智涛就心平气和地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心里没鬼,自然走得坦荡,到了北京,他相信审查组的同事们会帮他澄清一切。

王智涛一到北京,立马就被安排单独隔离。这时候,他不能随便见别人,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事儿,还得上面点头同意才行。

这段时间被隔离,中央调查小组的人把王智涛的底细翻了个底朝天,工作历史、家里情况、还有财产啥的都查了个遍。另外,王智涛还得写一份报告,得从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开始,一五一十地说清楚他的工作经历。

调查搞了俩月多,这段时间里,审查组把王智涛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到他贪污受贿的蛛丝马迹。在查的过程中,审查组的人还发现,王智涛这人平时工作特别拼,干活勤快,对人又和气,经常得到同事和手下的好评。

王智涛呢,他把自己工作经历整理成了一大堆资料。这里面不光讲了他干过的活儿,还有好多他对自己工作里出错的地方和不够好的地方的琢磨。

从这份资料里能瞧出来,王智涛平时干活时确实会犯点小错,做得不够完美,不过这也不是啥意料之外的事儿。

咱们国家的空军成立时间不算长,防空体系的建设也还在慢慢摸索。说到这方面的工作,全军上下真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做得十全十美。看了王智涛的材料后,审查组的同志们反倒发现,王智涛这人挺会总结经验,还懂得自我反省,这方面做得挺不错的。

最后,调查结果交到了毛主席手里,说明王智涛同志工作中根本没啥贪污受贿的事儿,原来那封举报信就是有人故意捣乱。毛主席瞅完这报告,心里头一下轻松了,还挺佩服王智涛这么多年一直不变的革命精神。

调查搞完后,王智涛就回了上海,继续忙他的活儿。到了那年9月份,王智涛升了官,当上了防空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啊,就是为了研究咱们国家的防空建设,还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建的。

党中央选王智涛来当这个校长,一是因为认可他的工作能力,二也是为了驳斥那些关于他贪污受贿的瞎话。

有人举报后,经过调查居然没啥大事,这事儿在我国成立以后可不常见。特别是像王智涛这样的,查完了不光没事,反而还升了官,那更是少之又少。

说到底,王智涛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铁一般的党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平日里就坚持着清白做人、公正做事的原则。经过这次事情,王智涛对自己的信念更加笃定了。在工作岗位上,他从未有过半点马虎,心里始终装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