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述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今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它们。
这些关系是基于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安全协同、人文交流,官方上给出的称呼,不完全反映民间关系。有一定时效性,会随着国际局势与他国政策的改变而灵活变化,有些过去提出的现在可能不适用,有些伙伴关系未来可能会升级。

一、
我们从低层级开始。在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对一些国家关系的描述中没有带“伙伴”一词,大多是“友好合作关系”加上各种定语,这些视为一般建交关系。一般建交关系在途中未标记颜色(还有部分无颜色的是未建交的)。
在这其中有一些特殊的关系,我们单独列出。
我们与日本是“战略互惠关系”,两国经贸往来事实上非常紧密。

我们与菲律宾是“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全面”二字代表着合作与交流的范围非常广,这是经常出现的定语。“战略”在笔者看来是重要程度的一种表示,具有一定时长的稳定性共识。
与土耳其是“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在各领域都有交流、合作或者摩擦,非常复杂。

立陶宛被降级为“中立”关系,甚至不如一般建交关系。
其他一些一般建交关系国家,虽然没有直接的描述,但是可能作为一个区域组织整体关系看待,像是挪威、瑞典是欧盟中的一员。
二、
第二个层级是“合作伙伴”,与上一层级相比重点强调“伙伴”二字,双方关系相对更加融洽,但合作交流的程度有限。这一层级有9-10个国家,我在地图上标了黄色。可能会带上不同的定语,基本都带有“全面”二字。
我们与以色列的关系是“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着重科技创新等领域。

与新加坡是“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这里的“全方位”是比“全面”更上一层楼的意思,与比利时的关系中也带有“全方位”。
与芬兰是“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层级笔者不是很清楚该放哪里。
印度被降级到这一层,现在是“发展伙伴关系”。“发展”代表着未来还有希望提高,但现在提升不上去。

三、
第三个层级是“战略伙伴”,这一层级数量最多,我在地图上用偏蓝色标记。到这一层级之后,“合作”二字彻底变成了定语,代表着双方有重要的合作项目、框架,或者存在一定竞争协商与包容。带有“合作”定语的有8个,其中有韩国、阿富汗、尼泊尔等。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全部至少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

四、
第四个层级是“全面战略伙伴”,数量也很多,我在地图上用浅绿色标注。从第二个层级到第四层级,其合作交流的广度与程度逐渐增加。带有“合作”定语的在15-20个之间。中国与欧盟整体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此框架下与之前提到的瑞典等国发展关系。
与德国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是欧盟经济火车头,合作领域比全面更加广。
与英国是“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四点五、
在“全面战略伙伴”之上添加了一些特殊定语,部分用淡粉色标记。

与哈萨克斯坦是“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永久”是独一份的,代表着双方关系的牢固与稳定。
与吉尔吉斯斯坦是“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强调“新时代”。
与塔吉克斯坦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南非是“新时代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还有两个带有“协作”二字的定语,这代表这双方在军事、安全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合作,图上用深色标记。
与安哥拉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五、
这一层级是带有“全天候”定语的,图中用粉色标记。全天候代表着不受国际局势影响的稳定性。或许哈萨克斯坦也能放在这一层级。
“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有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在部分领域上(比如能源供应)双方有着非常重要、密切的合作,利害一致。
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在经济贸易、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项目非常多。
与白俄罗斯是“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领域相对更广。
“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有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
除此之外,我们与朝鲜有着共同防御的条约,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中朝关系的描述有“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与之类似描述的还有古巴、老挝。其中与老挝另外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随着国际局势、他国政策的变化,中国的外交策略非常灵活,外交关系的描述也会变化。本篇仅作科普,希望各位读者不要刻舟求剑,注意时效性。大家还知道哪些特殊定语,对这些定语有什么理解,不妨在评论区留言。
(求关注点赞收藏评论分享,“纸上观”带大家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