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离婚9个月,陈妍希放飞造型,陈晓收紧边界:这段婚姻结束后,真正撕开的是什么?

离婚才过去不到一年,“双陈”已经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一边是陈晓一路低调,带孩子出行口罩不离脸,把隐私保护得严严实

离婚才过去不到一年,“双陈”已经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一边是陈晓一路低调,带孩子出行口罩不离脸,把隐私保护得严严实实;另一边是陈妍希,综艺上敢说,社交平台敢晒,演唱会造型清凉惹争议,新照片配文“喜欢大王 成为大王”,像是按下了人生“放飞键”。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离婚之后,两个人在“边界感”上的选择被放大到了公众面前。

先简单回顾一下这段已经画上句号的婚姻。

当年“双陈之恋”从合作武侠剧开始,因戏生情、被狗仔拍到同回酒店、再到公开恋情、求婚领证、生子,一套流程走得很标准。外界从一开始就质疑“般不般配”,结婚后又一直有“要离婚”的传闻,直到二人先后在社交平台官宣感情破裂,这些年吊着的猜测才落地。

真正让争议升级的,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离婚之后的处事方式。

先看陈妍希这边。

离婚不到九个月,她在节目里的几次表现,几乎把自己的“边界问题”暴露得一清二楚。她在镜头前提到和林心如的关系,把两个小孩玩在一起的事聊得很自然,甚至把孩子未来的婚恋轻描淡写地“捆绑”在一起,还把闺蜜女儿的照片拿出来给节目嘉宾看。问题不在于感情有多好,而在于:闺蜜一直刻意保护孩子正脸,你在公众节目里替她“解锁”,是不是越界了。

类似的事,她也干在自己家庭上。婚内时,她多次在节目中聊到儿子的生活细节,包括“儿子很怕爸爸”这样极易被二次解读的信息。对于一个一直努力替孩子戴口罩、挡镜头的父亲来说,这种在综艺上“脱口而出”,等于把他辛苦经营的保护层直接划开了口子。你可以说这是直率,但在当妈的身份加持下,这种直率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没有边界感”。

再看她离婚后的形象转向。去看李荣浩演唱会时,她以清凉穿搭登场,引发一波争议。紧接着,新照片中一身黑色皮衣套装搭配短款运动内衣,室内又换上灰色亮钻西装配抹胸,文案写着“喜欢大王 成为大王”。单看时尚表达,这是很多女明星都会玩的路线,没有问题。但叠加三个标签:离婚、妈妈、曾经的“清纯代表”,舆论立刻对她的每一次曝光放大审视。

这里要说一句公道话:离婚女人想打扮好看、想酷一点、想有野心,本身完全没错。社会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拿别人隐私当谈资的那一部分,而不是她穿了几厘米的短上衣。围绕穿衣的道德审判,更多是对女性的陈旧偏见;但围绕隐私边界的质疑,则是对她作为公众人物和母亲角色的合理追问。

对比之下,陈晓的选择就显得非常“收缩”。他公开露面少了许多,带孩子总是口罩护体,尽量不让儿子处于镁光灯中心,基本不在公开场合谈这段婚姻的细节。于是,舆论很自然地把他放在“有担当”“懂保护家人”的那一边。这其中当然也有性别滤镜:男人沉默是稳重,女人高调是作妖,这种双重标准在“双陈”身上表现得很典型。

站在社会话题的角度看,这段婚姻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谁过得更开心”的八卦,而是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离婚后,一个人能不能重新定义自己?能,但前提是别把无辜的人拉下水,包括孩子和闺蜜的孩子。

第二,公众人物是不是必须更有边界感?是,因为你的每一句“随口一说”,都有可能变成对别人一生的标签。

第三,网友的道德审判线画在哪?与其盯着一个女人穿了多少布料,不如多追问一句:她是否尊重了别人的人生边界。

成年人分开后,各自精彩没有问题。真正体面,不是在社交媒体上谁更会“营业”,而是你是否能在追求自我时,仍记得给别人留一点尊重和空间。

最后想问问你:如果你的闺蜜在节目里聊你孩子、晒你孩子照片,你能接受吗?你更认同离婚后“收紧边界”的活法,还是“放飞自我”的活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我们一起把这场关于边界感的讨论聊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