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6月17日,厦门海沧湖,大雨天气,钓客们冒雨垂钓。
上钩过程:一名老钓客发现鱼咬钩后,鱼竿被拉成“弓形”,附近钓友纷纷赶来帮忙。
激烈搏斗:鱼被拖至岸边时剧烈挣扎,抄网被拉扯变形,最终众人合力将其拖上岸。
海沧湖是人工湖,面积仅0.71平方公里,最深仅2米,理论上难以支撑如此大型鱼类的生存。专家推测其来源可能为:
涨潮误入:海沧湖与海洋有闸口相连,该鱼可能是在涨潮时追逐小鱼误入湖中。
育苗基地逃逸:厦门周边曾有石斑鱼育苗基地,少量鱼苗可能逃逸至大海并长大。
价格争议:
支持低价:野生石斑鱼市场价更高,但买家可能考虑运输、存储成本。
质疑贱卖:有网友认为,如此罕见的野生巨鱼,价值应超万元,3000元明显偏低。
生态担忧:
若未被捕获,该鱼可能因湖内食物不足或水质问题死亡。
海南案例:2023年,一条150斤野生龙趸拍卖价达15万元(约1000元/斤)。
闸口管控:防止大型海洋生物误入人工湖,影响生态平衡。
垂钓规范:对稀有鱼种是否允许商业交易需明确法规。
这条72斤石斑鱼的“奇幻漂流”既是一次偶然,也暴露了城市水系管理的漏洞。未来,如何平衡垂钓乐趣与生态保护,值得相关部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