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5万级新能源SUV怎么选?试驾MAZDA EZ-60聊真实体验

最近帮朋友选15万左右的新能源SUV,先后对比了深蓝S07、零跑C10等车型——深蓝S07的驾控调校偏运动,日常家用少了

最近帮朋友选15万左右的新能源SUV,先后对比了深蓝S07、零跑C10等车型——深蓝S07的驾控调校偏运动,日常家用少了点柔和;零跑C10的智能配置很丰富,但设计风格又不够对我们的胃口,始终没找到完全适配需求的车。直到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上市,双动力版本、梯度化配置,再加上品牌推出的限时用车支持,让我们动了心,周末特意去4S店做了全面体验,今天,小编客观分享实际感受,给有类似选车需求的人做个参考。

一、车型基础信息:定价、配置梯度与限时支持

选车时,价格、配置与附加支持往往是家庭用户重点考量的因素,MAZDA EZ-60在这几方面的表现颇具针对性。

从车型矩阵来看,6款配置精准覆盖不同家庭场景:11.99万的增程200 Air版聚焦基础实用功能,适合预算有限、以日常通勤为主的务实家庭;14.49万的增程200 Pro版新增电动尾门、座椅加热与通风,这些配置在日常使用中实用性高,综合性价比突出;15.49万的增程200 Max版则配备可变阻尼悬架和零重力座椅,适配对驾乘舒适体验有较高要求的中高端家庭。这种清晰的梯度布局,让不同预算、不同需求的家庭都能找到贴合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与同平台的长安深蓝车型相比,MAZDA EZ-60保留了马自达一贯的做工水准——比如车身缝隙控制、内饰材质质感等细节,都延续了品牌工艺特点,但在价格溢价上却十分克制,用更亲民的定价提供了相近的产品实力。

二、设计体验:细节中的风格与实用性

看完基础信息,车辆的设计风格与实用细节也是选车时的重要参考,MAZDA EZ-60在这方面兼顾了品牌特色与日常使用需求。第一眼看到它,能明显感受到马自达家族的“魂动”美学,同时融入电动车型的简约感: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立体光雕标志之翼”U形LED灯带视觉辨识度高,深度60毫米、嵌入72颗灯珠的设计,白天柔和不张扬,傍晚在车流中也能保持清晰标识,不会显得夸张。

为优化空气动力学,车身细节做了不少调整:前盖导流槽、D柱隐藏式风道,搭配全车9组风道与7组空气动力学组件,让4850mm车长的车身线条更流畅;再加上悬浮车顶设计,弱化了中型SUV常见的臃肿感。试驾时以100km/h左右通过高速弯道,车身贴地性较好,没有明显发飘情况,车内静谧性在同价位车型中也属中等偏上。

配色选择上,除了铂钢灰、珠光白等经典颜色,还有星云紫、水天蓝两款特色色。星云紫车漆加入细腻珠光粉,不同光线角度下会呈现淡紫到浅蓝的细微变化,触感比普通车漆更显质感;水天蓝则偏向清新风格,阳光下带有细微闪光,适合喜欢年轻化设计的用户。日常使用中,经典色系更耐脏,特色色系能满足个性化审美,不同偏好的用户基本都能找到合适选择。

细节做工上,车门缝隙均匀,开关门时阻尼感适中,没有松垮异响;车窗镀铬饰条拼接平整,边缘无毛刺,日常接触时能感受到工艺的规整性。

三、空间表现:家用场景的适配度

对家用SUV来说,空间是否够用、灵活度如何,直接影响家庭出行体验,MAZDA EZ-60的空间表现贴合多数家庭的核心需求。它的车身尺寸为4850毫米×1935毫米×1620毫米,轴距2902毫米,在中型SUV中属于主流水平,为车内空间打下基础保障。

后排空间的实用性尤为突出:膝部空间122毫米,伸腿空间990毫米,身高180cm的乘客坐在后排,膝盖与前排座椅仍有一定距离;纯平地台设计消除了中间乘客脚部的凸起感,全家出行时后排坐三人也不会拥挤。实际体验中,后排乘客调整坐姿后,长途乘坐1-2小时不易疲劳,适合家庭短途或跨城出行。

后备厢空间的灵活性也值得关注:标准容积549升-578升(不同配置略有差异),内部规整,放置2个28寸行李箱加1个20寸登机箱无压力;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放倒后最大空间可达2036升,深度2050毫米,偶尔搬运婴儿车、露营装备等大件物品时,能满足基本需求。纯电版本还额外配备126升前备厢,可放置充电线、车载工具等小物件,避免占用后备厢储物空间。

四、座舱体验:日常使用的顺手程度

坐进车内,座舱的使用顺手度直接关系到日常驾驶的舒适度,MAZDA EZ-60的座舱设计侧重“简约不杂乱”,没有过度堆砌科技元素,反而更贴合日常使用习惯。26.45英寸5K分辨率一体式悬浮大屏是视觉核心,采用嵌入式设计,9.5mm的厚度和6.4mm的窄边框让它与中控面板衔接自然;32:9的宽屏比例可同时显示导航与娱乐信息,互不干扰,5120×1440的分辨率在阳光直射时,屏幕仍能保持清晰,不会出现反光看不清的情况。

驾驶位前方的100英寸画幅HUD使用便捷,导航路线、车速等信息可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与道路场景融合自然,行驶在盘山公路或复杂路段时,无需频繁低头看中控屏,能更专注于驾驶。流媒体外后视镜的视野比传统后视镜更宽,雨天、夜间行驶时,不易受雨水遮挡或远光灯影响,调节时屏幕实时反馈画面,方便找到合适视角。

车机系统的流畅度符合日常需求:搭载的联发科技4nm车规级芯片,开机时间约3秒,打开导航、切换音乐、调节空调时,无明显卡顿;语音控制支持“免唤醒”指令,说出“开空调24度”“导航到最近超市”等指令,1秒内可响应,即使车内有轻微噪音,也能准确识别需求,减少手动操作麻烦。

座椅舒适性适配家用场景:高配车型的零重力座椅包裹性较好,主驾支持16向电动调节,副驾支持14向调节,且带有电动腰托和腿托,身高170cm-185cm的乘客都能找到贴合身体曲线的坐姿;座椅加热与通风功能,在冬夏两季使用频率高,能提升乘坐舒适度。搭配23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播放音乐时层次感清晰,长途行驶时可缓解疲劳。此外,车内配备自适应调光功能,进入隧道时屏幕与灯光会缓慢变暗,驶出隧道后逐步调亮,避免光线骤变影响驾驶注意力。

五、驾控与动力:不同场景的行驶感受

除了静态体验,车辆的驾控与动力表现也很关键,尤其对需要兼顾日常通勤与家庭出行的用户来说,既要好开,也要满足不同路况需求,MAZDA EZ-60在这方面的调校兼顾了品牌风格与家用舒适性。全系采用后驱布局(目前无四驱版本),提供纯电、增程两种动力选择:纯电版本适合日常通勤为主的用户,增程版本则能避免长途出行时的续航顾虑。

动力参数方面:纯电版搭载190千瓦后置驱动电机,匹配77.947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续航里程600公里,若日常通勤每天50公里左右,一周充电一次基本足够;增程版搭载190千瓦驱动电机,搭配70千瓦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作为增程器,电池组容量31.73千瓦时,CLTC纯电续航200公里,综合续航可满足跨城出行需求。

充电体验上,车辆支持快速充电,30%-80%电量充电时间约15分钟,高速服务区补能时,短暂休息即可补充较多续航;应急补能时,5分钟可增加约100公里续航,能缓解突发情况下的续航焦虑。针对北方冬季低温环境,车辆配备了电池低温加热技术,在零下30度环境中,电池每分钟可升温4摄氏度,能改善低温下的动力响应与充电效率,减少冬季续航缩水情况。

驾控表现上,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组合,由中日工程师联合调校,在不同路况下表现均衡。试驾时通过减速带(车速30km/h以下),悬架能快速过滤颠簸,车身无明显跳动,后排乘客不会感到强烈震动;行驶在非铺装路面时,悬挂可吸收大部分细碎震动,驾驶位能感知路面情况,但不会有生硬的震动传递,兼顾了路感与舒适性。

转向系统调校灵活:低速挪车时方向盘力度较轻,女性用户也能轻松操控,停车入库方便;车速提升后,方向盘力度逐渐加重,高速行驶时稳定性较好,不会因轻微转动导致方向偏移。转向精准度较高,转动10度方向盘,车身即可准确跟随转向,无明显虚位,在郊区连续弯道以60km/h通过90度弯时,车身侧倾控制较好,后排乘客反馈“无需扶扶手,身体晃动不明显”。

制动系统的调校偏向线性:踏板行程适中,前段刹车力度柔和,避免急刹时车内乘客前倾;后段制动力储备充足,紧急制动时能提供足够的信心,无论是低速跟车还是高速行驶,刹车体验都较为平顺,对老人和孩子更友好。

六、安全配置:家用场景的安全保障

对家庭用户而言,车辆的安全性能是底线要求,MAZDA EZ-60在安全配置上侧重基础保障,从车身结构到细节设计都考虑了家用场景的安全性。车身采用7横5纵铠甲笼式结构,碰撞时可有效分散冲击力,减少驾驶舱变形风险;高强钢使用率达86.5%,其中热成型钢占比27.45%,抗拉强度1500MPa,主要应用于A柱、B柱、底盘横梁等关键部位,提升车身抗碰撞能力。

该车身结构通过了C-NCAP、C-IASI、E-NCAP三大安全认证,在整车碰撞、翻滚、浸水等测试中,均满足基础安全标准,碰撞后车门可正常解锁,车辆系统保持稳定,便于紧急情况下逃生与救援。

安全气囊配置较为全面:全系标配9个安全气囊,包括主副驾正面气囊、前排侧气囊、侧气帘、主副驾膝部气囊及前排中央气囊。其中前排中央气囊可在侧面碰撞时,减少主副驾乘客之间的碰撞;侧气帘长度达2米,从A柱延伸至C柱,能覆盖前后排乘客头部,缓冲碰撞时的冲击。

电池安全方面,磷酸铁锂电芯配备三重防护:高强度壳体可抵御外部撞击,避免电芯受损;防火棉能隔绝热量,降低高温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冷却液循环系统可保持电池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性能与安全。经过底部球击、火烧、浸水等测试,电池包未出现泄露、起火情况,符合家用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需求。

此外,车内细节安全设计也值得注意:车门打开角度较大,老人与孩子上下车无需弯腰;车门内侧防撞梁强度较高,关门时能感受到明显的厚重感;中控、门板等区域采用软质包裹,边缘无尖锐棱角,减少意外磕碰时的伤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