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广州那座造型独特的"铜钱大厦"——广州圆大厦。这座总价值34亿的地标建筑,为何连续多次拍卖都无人问津?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广州那座造型独特的"铜钱大厦"——广州圆大厦。这座总价值34亿的地标建筑,为何连续多次拍卖都无人问津?
一、造型争议大,实用性成硬伤
这座由意大利设计师打造的建筑,直径146.6米,高138米,远看就像一枚巨大的铜钱。设计师说灵感来自玉璧和开市锣,寓意"风生水起",但网友却给它贴上了"中国最丑建筑"的标签。
更要命的是,圆形布局导致大量空间浪费,办公室要么是弧形墙面,要么采光死角,企业入驻意愿直接打折扣。

二、竞拍门槛高到劝退
起拍价13.6亿元,竞买人需先缴纳6798万元保证金,且要在短短几天内准备好所有材料。这直接把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或资本有参与能力。
而且资产性质复杂,包含2宗土地使用权、3项不动产及固定资产,后续还要处理产权过户、历史遗留问题,流程繁琐且存在隐性风险。

三、母公司破产留下历史包袱
鸿达兴业集团破产后,这座大厦多次被摆上拍卖台。市场对其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债务、法律纠纷充满担忧,生怕"接盘"后卷入后续争议。
两次流拍记录已经形成负面信号,再加上当前商业地产整体空置率较高,买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更倾向于观望而非冒险入场。

四、区位与功能适配性不足
虽然位于白鹅潭经济圈,临近珠江,但周边以工业区、低矮建筑为主,缺乏高端商业、商务配套,与广州天河CBD等核心区域相比,商务聚集效应弱,租金、资产增值潜力有限。
最初定位为"塑料交易总部基地",内部功能以写字楼、仓储为主,配套的酒店式公寓、塑料博物馆等未形成成熟运营体系,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复合商务综合体"的需求。

五、改造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
如果买家想扭转建筑负面形象,需要投入额外资金对外观、内部功能进行改造,如更换玻璃幕墙、调整空间布局,这会进一步推高总成本,降低投资回报率预期。
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铜钱大厦",如今陷入流拍困境,到底是设计拖累了价值,还是时机不对?你觉得它后续能成功拍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