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鲈鱼为何从餐桌“失宠”了

以前请客吃饭,桌上要是端条清蒸鲈鱼,算是挺有面子的。现在好像不一样了——去菜场转转,买鲈鱼的人没以前多;下馆子,菜单上它

以前请客吃饭,桌上要是端条清蒸鲈鱼,算是挺有面子的。现在好像不一样了——去菜场转转,买鲈鱼的人没以前多;下馆子,菜单上它的位置也常被别的鱼占了。

是大家不爱吃鱼了吗?好像也不是。那鲈鱼怎么就慢慢“遇冷”了呢?我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挺实际的原因。

第一,价格有点让人犹豫。

鲈鱼一直不算便宜。现在菜市场里,一斤动不动就二三十块,过年过节更贵。对比一下,一条草鱼或者鲫鱼才十来块,差出一倍多。要是天天买菜,这笔账就得算算。

而且现在大家花钱更仔细了。同样是吃鱼,既然有的选,很多人就会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餐馆也一样,他们也得控制成本,所以菜单上鲈鱼就渐渐被其他更“划算”的鱼替代了。

第二,吃起来没那么放心了。

这是个挺关键的问题。以前的鲈鱼,肉是蒜瓣状的,紧实又鲜甜。现在有时候买到的,肉质粉粉的,不够紧致,甚至偶尔会有怪味。

这跟养殖方式有关。听说有些养殖场为了让它长得快,喂得多、养得密,这样出来的鱼,风味和口感自然会打折扣。大家吃着不满意,下次可能就不愿意再买了。

再加上现在选择也多了。像巴沙鱼、龙利鱼,没刺、便宜,做起来也方便,很受宝妈和上班族喜欢。另一边,三文鱼、鳕鱼这些海鱼,靠着不一样的口感和营养,也分走了一部分爱吃鱼的人群。

第三,做起来有点“麻烦”。

说到做鲈鱼,我们最先想到的基本就是清蒸或者红烧。清蒸最考验鱼的新鲜度,火候掌握不好,肉就容易老。红烧呢,味道是好了,但又怕把鱼本身的鲜味盖住了。

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更偏爱像巴沙鱼那样,煎、炒、煮、烤都行,不容易出错的食材。鲈鱼在“好做”和“省心”这点上,确实不占优势。

那鲈鱼就真的不好吃了吗?

当然不是。只要挑到好的,用对方法,它的鲜味还是很能打的。这里分享三个简单家常的做法,能帮它“扳回一城”。

1. 懒人清蒸法鲈鱼处理干净,身上划两刀,盘底铺姜片,鱼身上也放几片。水开后再把鱼放进去,大火蒸8分钟,关火再焖2分钟。把蒸出来的汤倒掉(这是去腥的关键),铺上新的葱丝,淋上蒸鱼豉油,最后浇一勺烧热的花生油,“滋啦”一声,香味就全出来了。

2. 豉汁懒人版阳江豆豉和蒜末用一点油小火炒香。鲈鱼身上划几刀,把炒好的豆豉蒜蓉铺上去。水开后上锅蒸8-10分钟,出锅后撒点葱花就行。豆豉的咸香和鱼鲜很配,特别下饭。

3. 砂锅焗鲈鱼把鲈鱼切成块,用一点盐和胡椒粉抓匀腌一会儿。砂锅烧热,放点油,把姜片、蒜粒爆香。然后把鱼块平铺进去,沿着锅边淋一小圈米酒,立刻盖上盖子,中火焗7-8分钟。出锅前撒一把香菜,利用砂锅的余温把香味逼出来就行了。

说到底,一种食材的热度有变化也正常。鲈鱼想回到更多人的餐桌,可能还得在保证品质和开发新吃法上多下点功夫。毕竟,好东西不该被埋没,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