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商超酒水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白酒、红酒、啤酒层层堆叠,促销海报贴了一张又一张,可驻足选购的顾客却寥寥无几——一个疑问忍不住涌上心头:现在的酒,真的已经难卖到这种地步了吗?
为了撬开市场,酒企们仿佛开启了“明星轰炸”模式,从流量网红到国际巨星,名单拉得越来越长。前有“嘎子”“潘子”走进直播间,拿着酒瓶喊出“家人们专属价”;后有足球巨星梅西身披品牌战袍,为某款红酒站台;就连NBA的“篮球皇帝”勒布朗·詹姆斯,都被卷入了这场“卖酒大战”。可谁也没想到,詹姆斯带来的不是赛场上的惊天逆转,而是一场让全世界球迷哭笑不得的“剧情杀”——当所有人以为他的“决定二”会是关于球队签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磅消息时,镜头一转,却是他手持红酒杯的代言广告。
这一幕,像极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现代翻版——用球迷对球星的期待当作诱饵,最终却指向商业广告,不少球迷看完后都忍不住吐槽:“为了卖酒,连詹姆斯都要这么‘戏耍’大家了?这酒到底难卖到什么程度?”要知道,“决定”系列对詹姆斯而言,是承载着职业生涯重要转折的标签,每一次“决定”都牵动着整个NBA的格局,如今却与红酒代言绑定,无疑是在赌自己多年积累的口碑。不少人估算,若这波广告费低于1亿美元,对詹姆斯来说,性价比实在太低,毕竟口碑的损耗,远不是金钱能轻易弥补的。
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明星卖酒潮”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真正的“隐藏王者”——广东队总经理朱芳雨。若论卖酒的适配度,不管是国际巨星还是流量网红,恐怕都难敌朱芳雨一头。
熟悉CBA的球迷都知道,朱芳雨的“酒量”早已是联赛里公开的“传说”。早年间,他还在球员时期,就曾在辽宁本溪与辽宁队的半决赛赛前放出豪言:“等打完辽宁队,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这份敢在高强度比赛前直言“喝酒”的底气,不仅透着对球队实力的自信,更侧面印证了他与“酒”之间难以分割的关联。这种关联不是刻意营造的商业人设,而是多年来融入生活、刻在球迷记忆里的真实形象,远比明星们短暂的代言合作更有说服力。
更何况,近年来朱芳雨还主动打破“体育圈高管”的严肃滤镜,打造了“总经理下班之后的快乐”系列内容。视频里,他褪去西装,或是与朋友围坐聊天,或是分享生活日常,轻松幽默的风格圈粉无数,也让“朱芳雨”这个名字从“篮球名将”“球队高管”,变成了更贴近大众、更有烟火气的“身边人”。这种接地气的形象,恰好与酒的消费场景完美契合——酒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朋友聚会、家庭团圆、日常小酌时的陪伴。当朱芳雨用最自然的状态出现在镜头前,无需刻意推销,那种“喝杯酒,聊聊天”的亲切感,就能轻易打动消费者。
试想一下,若酒企真的找到朱芳雨合作,不需要复杂的广告脚本,不需要夸张的宣传话术,或许只是一段他下班后与朋友小酌、聊聊篮球的短视频,就能瞬间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毕竟,当一个人的形象与“酒”的生活属性深度绑定,当他的口碑与信任早已通过多年的赛场表现和日常分享积累成型,这样的“代言人”,远比那些需要靠“戏耍”球迷来博眼球的巨星,更能撬动酒市的销量。
说到底,酒难卖的核心,或许不是缺少明星代言,而是缺少能真正走进消费者心里的“连接点”。而朱芳雨,恰好就是那个能搭建起这份连接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