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狙击手这个电影观感一般,有些镜头感人,演员表现也好

首先,狙击手这个电影整体观感一般,虽然有些镜头挺感人的,演员表现也挺好的,但是感觉剧情有点生拉硬套的意思。首先战场虽然是

首先,狙击手这个电影整体观感一般,虽然有些镜头挺感人的,演员表现也挺好的,但是感觉剧情有点生拉硬套的意思。首先战场虽然是抗美援朝,但是当时的环境换一个战场也可以说得通,因为完全没有牵扯一个历史事件。剧情里王牌狙击手去牺牲自己,这段剧情让人看着很无语。因为狙击手这种职业就是威慑力,他又没有什么可挖掘的情报,确认是这个人,然后干掉就行了,抓活的有什么用?

这段剧情不太合理,如果想宣传,可以把死亡的照片拿出来宣传,活捉狙击手是什么意思?本来以为是记录一个出色狙击手部队的成长,结果发现全程就围着一个战场去拍,总共演员就那么几个,剧情太空洞了。最起码应该证明这只美军王牌狙击部队的能力,结果上来就是王牌对王牌的遭遇战,让人感觉美国的王牌狙击部队,心理素质差的一比。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影,讲的不太像我们自己的故事,而像是只是拿着别人的酒,自己找了个瓶子一装就完事儿。

它们只能告诉观众,我们赢了,赢得无比艰难惨烈,但无法告诉观众,为什么我们是胜利者,是什么让我们能达成“打遍五常”这一独特成就的。 电影,影视,说到底,都是讲故事。故事讲好了,一部影视作品就成功了一多半。 而“为什么”这个问题,恰恰是一个好故事的关键组成部分。 而真正做好这一点的同类影视作品,真的不多,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能文能武李延年》。 因为他的故事内核太独特了,独特到你把故事里的志愿军换成其他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成立。 主人公是指导员,是我军“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的典型代表,你能在外国类似电影里找到类似的人物设定吗?

李延年的第一场戏---处理小安东开小差,从对小安东个人的处理,再到给全连的做的政治思想工作,这个场景也不会在其他军队发生。 战斗过程中的军事民主,对战士的思想教育,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你放在其他任何一部国外影视作品里,都会显得违和。 但唯独在这部剧中,你会觉得无比恰当,观众也会明白,志愿军能抗,能打,同时,他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一支从思想到组织架构都能对其他任何一支军队形成降维打击的伟大军队。 

这才是抗美援朝获胜的原因。 其他电影,能从这些细节里节选一两个,作为解决重大困难的金手指,但是没有办法成体系的去解释体现这些细节所蕴含的内核。 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支军队,都有悍不畏死的士兵,爱兵如子的军官,高瞻远瞩的将领。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将领,敢将一个师级单位化整为零,组成无数个小阵地,用血肉之躯去拖延敌人的进攻节奏。

也没有任何一个师级单位的中层军官,在知道了军事主官的意图和这个决策背后的代价之后,依旧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发生哗变。 更不会有任何一个基层士兵,在短短几年前,还吃着敌对势力的米,拿着敌对势力的枪,现如今,在异国的土地上,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曾经的敌人,现在的战友争取一点修整的时间。 这是敌人做不到的,而这也正是人民军队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写出这句话的,是一个戎马一生,见惯了生死的战神。

能让这位战神感叹落泪的,绝不可能是简单的刀头舔血,杀敌如麻。 如果一部电影,能将这一点讲清楚,拍好看,那么不论它在什么时段上映,票房一定不会低。 相反,如果一味的用同样的背景套用别人的叙事架构,虽然一开始可以用各种情怀获得好的成绩,但一旦同类型的片子多了,票房一定会持续走低,虽然观众的评分会由于背景的原因一路走高,但是愿意用脚投票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