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铜魂千载:从西楚青铜到非遗新生

铜官山下,炉火照天地;非遗馆中,铜木生辉光。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楚大地上,青铜的辉光闪耀着文明的进程。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古铜

铜官山下,炉火照天地;非遗馆中,铜木生辉光。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楚大地上,青铜的辉光闪耀着文明的进程。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见证着楚国冶铜业的辉煌成就。

考古人员估算,铜绿山古矿址炼出的铜最少有10万吨以上,这些铜料为楚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楚国的冶铜手工业极为发达,是春秋中期以来最大的青铜生产国。楚国在铜产地设置铜官,掌管铜矿的开采及冶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分工协作程序。

青铜冶铸不仅为楚国带来了兵戈铁马,更塑造了其文化底蕴。

01 西楚青铜,铜官掌冶

楚国的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今天湖北省的大冶、阳新等地,其中铜绿山古铜矿是当时最重要的铜产地之一。

这片土地上,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楚国所产的铜,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求,还支持了周边地区的青铜铸造,成为当时青铜文明的重要支撑。

在工艺技术上,楚国的铜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装饰技艺,都显示出楚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技术能力。

02 非遗传承,刘华铜艺

千年铜艺,薪火相传。浙江工艺美术大师刘华,作为建德市铜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正将这门古老技艺推向新的高度。

刘华出身铜艺世家,从事铜制技艺已三十载。他在传统铜雕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独创的非遗铜彩画技艺及铜木结合工艺,为传统铜艺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2019年,刘华创建了刘华铜文化艺术馆,这里已成为浙江省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03 铜木结合,创新应用

刘华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提出了铜木结合的创新理论,将铜与木材这两种材质巧妙融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品。

他的作品 《千里江山》铜艺术版画获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行云流水茶桌套装》 则荣获2020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铜的金属质感,又融入了木材的温润质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刘华的理念是让铜艺回到生活,他创办的“匠铜文化”主攻铜建筑、铜装饰、铜木艺术品等文创产品,让铜艺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空间。

04 文化传承,教育推广

作为非遗传承人,刘华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与7所高校合作开展非遗研学班,培养非遗接班人近130人。

他还为残障人群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让铜艺成为他们自力更生的技能。

刘华铜文化艺术馆不仅展示精美的铜艺作品,还经常举办各类展览和讲座,积极推广铜艺技艺。

他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为铜艺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走进刘华的铜文化艺术馆,那些铜木结合的家具、精巧的铜版画、实用的茶具,无不诉说着铜与日常生活重逢的故事。

铜不再是博物馆玻璃后的陈列品,而是可触、可感、可用的生活元素。

从西楚的铜官到今天的非遗传承人,铜的文化血脉从未断绝。

在刘华这样的当代匠人手中,千年铜艺正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