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0 岁后我终于懂:成长不是变完美,而是敢接纳 “不完整”

30 岁后我终于懂:成长不是变完美,而是敢接纳 “不完整”跨进 30 岁门槛的那天,我没有像 20 岁时想象的那样,活成
30 岁后我终于懂:成长不是变完美,而是敢接纳 “不完整”

跨进 30 岁门槛的那天,我没有像 20 岁时想象的那样,活成 “面面俱到” 的模样 —— 职场上没做到万众瞩目的管理层,家里没收拾成一尘不染的样板间,就连坚持了半年的健身计划,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中断了半个月。

站在镜子前看着眼角初现的细纹,突然发现过去二十年里紧抓不放的 “完美执念”,竟在不知不觉中松了手。

25 岁那年,我曾为了一个完美的项目方案熬夜三天。初稿里有个数据图表的配色不够理想,明明不影响核心逻辑,我却非要推翻重来,最后抱着电脑在会议室门口干呕,方案通过时却没了半分喜悦。

那时候总觉得,成长就是把自己打磨成没有棱角的圆,要在所有人的期待里做到 “无可挑剔”:对朋友要永远热情周到,对工作要做到零失误,对生活要保持精致到发丝的体面。可越是追求完美,越像踩在紧绷的钢丝绳上,稍有差池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

改变是从 32 岁的一个周末开始的。那天我原本计划完成工作报告、给父母打电话、打扫房间,结果却在沙发上看了一下午老电影。

夕阳落在未叠的被子上时,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久违的轻松 —— 原来没完成待办清单,天也不会塌下来。

我开始试着接纳生活里的 “不完整”:承认自己不擅长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不再强迫自己参加没必要的社交;知道自己厨艺平平,就和家人偶尔点外卖也觉得温馨;接受工作中会犯小错,反而能更坦然地向同事请教。

去年冬天,我带父母去旅行。出发前做了详细的攻略,可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想去的网红餐厅早已歇业,计划好的景点因为大雪临时关闭。

正当我懊恼没做好准备时,父亲拉着我们在街边的小面馆里吃了一碗热汤面。窗外飘着雪,店里的灯光暖融融的,母亲笑着说:“这样也挺好,比挤在景区里舒服多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完美的旅程,反而藏着意外的温暖。

如今再看 “成长” 这两个字,早已不是 20 岁时追求的 “完美人设”。它是允许自己有缺点,接纳生活里的不圆满;是在犯错后能笑着站起来,在遗憾中学会珍惜;是明白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那些不完整的片段,反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

30 岁后终于懂得,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把自己变得无懈可击,而是学会与 “不完整” 和平相处。

当我们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从容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