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活在这世上,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一个挺闹心的事儿:但凡情绪泛滥的地儿,真没多少实实在在的利益能落着;反倒是那些有真金白银利益的地方,大家反倒不咋扯情绪。就说我吧,之前一直寻思着要解决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利益的事儿,就琢磨着得先把情绪这档子事儿抛一边儿。我发现啊,越是在生活里没啥话语权、处于底层的人,越把情绪当回事儿,为了照顾那点情绪,利益说不要就不要了。可实际上呢,这情绪问题说白了,好多时候就是利益问题。要想把这事儿解决好,就得把情绪共同体这玩意儿给扔一边儿,这可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想法。
就拿小区物业行业来说吧,好多人那说法离谱得很。什么让街道接管、社区接管、国企接管,可实际上呢,这些部门一直都在管啊,难道不是吗?就说国企吧,我也不想多说啥,有些人觉得国企就跟咱自家人似的,跟咱心连心。我一开始也这么天真地想过,后来才发现,这纯粹就是情绪上头想出来的。国企以前也有下岗的事儿,现在呢,从建筑行业反馈过来的消息看,从国企最近的招标情况来说,好多次都流标了,这事儿一查就能知道,可不是我瞎编的。有些业主啊,就太天真了,满脑子都是情绪,根本不看实际情况。利益这东西,得双方实力差不多,监管透明,规则清楚,相互制约着,这样才能相对公正。有些业主就觉得,只要有个合同,利益就有了,也不想想,要是合同里压根儿就没有平等的规则,最后得利的肯定是定规则的那个人。咱小区物业问题不就一直这样嘛!好多业主说物业没经过招标,可议标是啥他们懂吗?前期合同又是咋回事儿他们清楚吗?就因为这些信息差,业主的利益就这么没了。我知道民法典里有相关规定,可好多业主根本就不了解,就这么又一次吃了亏。
咱业主虽然有房产的所有权,可小区里那些公共部分,咱对它们的控制权其实基本没有。我住在小区里,天天看着那些公共区域,心里就琢磨,这明明也是咱花钱买的房子的一部分,可为啥咱说话不算数呢?为了能让大多数业主有点控制能力,民法典说让咱们成立业委会,合法掌握相关权力。可单个业主要是不团结,那就啥控制力都没有。法律都定好了,为啥还有人跟法律对着干呢?那些对业主有好处的权力,就得靠咱业主自己努力去争取回来。这世上哪有利益会平白无故送到你手里的呀?既然是利益,就得自己动手去拿。得懂法讲法,懂规则讲规则,可有些业主啥都不懂,还一个劲儿地参与,就为了增加点个人存在感,其实这也挺好的,最起码有这份心嘛。这就是当初小区里那些想成立业委会的人的想法,他们至少还看懂了一些门道。
虽说好些小区都成立了业委会,可问题还是在那儿摆着。要把小区的物业服务流程重新弄一弄,把主动权真正交到全体业主手里,这事儿基本上没几个小区能整明白。那些做得还不错的,也就是靠个别业主道德高尚,可这事儿太不稳定了。说不定哪天这个道德高尚的业主不这么想了,或者不干了,那可咋办呢?咱不能把几千人的小区物业问题就寄托在某个人的情操道德上啊!我就琢磨着,有没有可能重新构建物业服务流程,自己设计一套规则呢?咱业主掏钱,咱定一套合适的规则,让物业按照这个来,这不过分吧?定合同不就行了吗?可谁来监管执行,监督执行的效果呢?还是得靠业委会。可好几百户、甚至好几千户的小区,业委会那点人够用吗?好多业主对业委会的要求太想当然了,这就是情绪问题。还有些业主担心业委会这不好那不好的,也都是情绪问题。所以啊,小区得有自己的工具,用来监督物业企业和业委会。这些需要相互制约、多方监督、规则制定的综合服务工具,就是咱们常说的系统。有了系统,就能减少好多情绪上的问题。不用你瞎猜,也不用你争来争去,看规则、看数据、看执行流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一眼就能分清真假。这也是系统本来应该有的功能,能减少人为干预,减少不必要的试错,还能自我迭代、自我纠错、自我进化。可这些方面,恰恰是人性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我认识好几个业委会成员,人到了一定年龄,就非得证明自己是对的。尤其是那些在生活里不太成功的人,突然在业委会上做成了一件事儿,就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他们连公事公办都做不到,还得照顾他们的情绪、面子、感觉,这些可能他们以前都没怎么有过的东西。干事儿、解决问题,越简单越好,可别再重复物业企业那套做法了。主动权不能交给业委会就完事儿了,业委会得把主动权交给每个业主,这才是真正的主动权。不然的话,换汤不换药,还是潜在的问题。
咱可别跟情绪共同体有太多的牵扯,要想解决问题,就得理解利益背后的逻辑,把主动权拿回来,重新构建自己的业主监督体系。不管谁来了,都能保证透明、公开、合法,这就是解决办法。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家小区的物业问题就一大堆。之前物业费说涨就涨,也没个合理的解释。我去找物业理论,他们就跟我说这是公司规定,可这规定合理吗?我作为业主,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可他们提供的服务根本就值不上这个价。我想成立业委会,跟其他业主商量,可有些业主根本就不关心,还说“算了,别折腾了,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我心里那个气啊,这可都是咱自己的利益啊!后来好不容易有几个热心的业主牵头成立了业委会,可业委会里也有矛盾。有的成员觉得自己为小区付出了那么多,就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额外的好处,这算怎么回事儿啊?而且业委会的人数有限,好多事儿忙不过来,监督物业也监督不到位。我有时候就觉得特别无奈,明明是一件大家都能受益的事儿,为啥就这么难呢?
我真心希望咱们都能跳出情绪的陷阱,好好地坐下来谈利益。这需要咱们每个人都做出改变,别一遇到事儿就情绪上头,得学会理性思考。我也不知道咱们的小区,咱们的社会,能不能真的做到这一点,但我觉得,只要咱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说不定就能有大改变。咱不能让“讲道理”变成奢侈品,得让公平和公正回到咱们的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