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总理佩通坦被停职了。37岁,泰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他信的女儿,上任才10个月就被干掉了。
起因是什么?一通电话。
没错,就是一通电话。她跟柬埔寨那边的洪森打了个电话,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录音被公开,整个泰国政坛就炸了。7月1日,宪法法院直接判她停职。
你说这事离奇不离奇?一个国家的总理,因为一通私人电话就被搞下台。这要是写成小说,编辑都会说你这剧情太扯了,没人信。
但如果你了解泰国政治,就会发现这事一点都不意外。泰国政治有时候确实充满了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堪称政治界的奇幻故事。
一、一通要命的电话
我们先把这通电话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6月中旬,泰国和柬埔寨因为边境问题搞得很僵,已经持续了半个月。具体什么问题呢?就是边境附近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争议,两国军队都在边境地区部署,搞得剑拔弩张。
佩通坦作为总理,6月15日给柬埔寨前总理、现任参议院主席洪森打了个电话,想缓解一下局势。这本来是正常的外交操作,总理跟邻国领导人沟通,很合理。
电话里,佩通坦叫洪森"叔叔",自称"侄女"。这个在东南亚很正常,领导人之间经常这样称呼,表示亲近。
但问题出在她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她在电话里抱怨泰国军方将领是"疯子",说他们站在政府的"对立面"。她还告诉洪森,泰国威胁要对柬埔寨"断水断电",这只是嘴上一说,不会真的实施,并且为此向柬埔寨道歉。
这就有点离谱了。一个国家的总理,向外国人抱怨自己的军队,还要为自己国家的外交政策道歉。你能想象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这样做吗?
更离谱的是,6月18日,洪森直接把这段录音公开了。
这在国际政治中是极其罕见的,几乎等于直接宣战。但洪森就这么干了,而且还振振有词,说公开录音是为了"澄清真相"。
这里就有个关键问题:洪森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政治算计。
洪森这个老狐狸,在政治上混了几十年,他当然知道这段录音的杀伤力。公开录音,他不仅能在边境争端中占据主动,还能给泰国政局添乱,一石二鸟。
更狠的是,洪森还预测"三个月内泰国会换人"。这不是预测,这是下战书。
果然,录音一公开,泰国国内立马就炸了。
执政联盟第二大党自豪泰党当天就宣布退出联盟,反对党人民党要求佩通坦解散国会并辞职,上议院政治伦理委员会要求罢免佩通坦,军方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道歉,但内部明显不满。
6月20日,36名参议员向宪法法院提交弹劾请愿,指控佩通坦"严重违反道德标准"。
7月1日,宪法法院以7比2的表决结果,宣布暂停佩通坦的总理职权。
从录音公开到总理停职,总共13天。这个速度,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惊人的。
二、三代总理都没好下场
要理解佩通坦为什么会遭遇这种命运,我们得先看看他信家族的历史。这个家族的政治经历,简直就是一部连续的悲剧。
他信,泰国电信业大亨,2001年当选总理。这哥们当总理期间,推出了很多惠民政策,比如"30铢医疗计划"、"村村通贷款"等等,在农村和城市底层很受欢迎。
但是,2006年,他信被军方推翻,被迫流亡海外。
英拉,他信的妹妹,2011年当选总理。这女人也很厉害,推出了"大米收购计划",进一步巩固了他信家族在农村的政治基础。
但是,2014年,英拉被宪法法院以"大米政策违宪"为由解除总理职务。随后,军方又搞了一次军事干预,英拉也被迫流亡。
现在佩通坦,他信的女儿,2023年当选总理。上任才10个月,就因为一通电话被停职。
你看,三代人,三个总理,都没有一个善终的。
这就是他信家族的政治宿命,也是泰国政治最大的特色:民选政府永远干不长。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说到泰国政治的深层结构了。
泰国表面上是民主制度,有选举,有议会,有多党制。但实际上,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另一套体系手里,这套体系包括:王室、军方、官僚集团、宪法法院。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二元结构:民选政府有选票,但没有实权;传统精英没有选票,但控制着实权。
每当民选政府试图挑战这个权力结构时,传统精英就会动用各种手段进行反击。军方可以军事干预,法院可以判决,官僚可以罢工,王室可以表态。
他信家族的悲剧在于,他们代表的是平民政治力量,他们的政治基础是农村和城市底层。这与传统的精英政治形成了根本性的冲突。
传统精英不能容忍一个"暴发户"家族长期掌权,更不能容忍他们挑战既有的权力结构。
所以,不管他信家族多么受民众欢迎,不管他们在选举中赢得多么漂亮,最终都会被传统精英干掉。
这就是泰国政治的死循环:民选政府上台→挑战既有权力结构→遭到精英集团反击→政府垮台→保守派上台→经济和社会问题恶化→民众不满→民选政府重新上台→循环重复。
在这个循环中,真正的输家是泰国民众。他们一次次地投票,一次次地希望,但最终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
三、比军事干预更高明的手段
在泰国政治体系中,最神奇的角色不是军方,而是宪法法院。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军方搞郑汴,全世界都看得见,国际社会会谴责,会制裁。但宪法法院搞"司法郑汴",看起来合法合理,很难被批评。
我们来看看泰国宪法法院的"神奇"历史:
2006年,解散他信的泰爱泰党,理由是"选举违法";
2014年,解除英拉的总理职务,理由是"大米政策违宪";
2024年8月,解散进步党,理由是"威胁君主制";
2025年7月,停职佩通坦,理由是"违反道德标准"。
每一次,宪法法院都能找到"合法"的理由来搞掉民选政府或民选政党。
这种操作,西方政治学家有个专门的术语,叫"lawfare",可以翻译成"法律战"或者"法律化专制"。
什么意思?就是用法律手段来实现政治目标。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维护法治,实际上是在搞政治斗争。
这比军事干预高明多了。军事郑汴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但司法判决看起来是"合法"的,很难被批评。
你能说宪法法院维护宪法是错的吗?你能说法官按照法律条文判决是错的吗?
但问题是,法律条文的解释空间是很大的。同样一个条文,不同的解释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而泰国宪法法院的解释,总是有利于传统精英,不利于民选政府。
比如,英拉的"大米政策",本来是一个农业补贴政策,在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但宪法法院就能从中找出"违宪"的理由。
再比如,佩通坦的"录音门",本来是一个外交沟通中的失误,但宪法法院就能定性为"严重违反道德标准"。
这种选择性的法律解释,正是"法律化专制"的核心特征。
更关键的是,泰国宪法法院的法官是怎么来的?
他们不是民选的,而是由参议院选出的。而参议院呢?有250个席位是由军方任命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军方控制参议院,参议院选出法官,法官维护军方利益。
这种制度设计,简直是政治工程学的杰作。它既保持了民主制度的外观,又确保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不受挑战。
普通民众可以投票,但他们的选择不能改变权力结构;政治家可以竞选,但他们必须接受既有的游戏规则。
四、深层国家的泰国版本:四大金刚的完美配合
要理解泰国政治的复杂性,你必须理解一个概念:深层国家。
什么是深层国家?就是那些真正掌权的人和机构,他们不在台面上,但控制着国家的走向。
在泰国,深层国家由四个核心部分组成:王室、军方、官僚集团、宪法法院。这四个机构就像是四大金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王室:精神领袖
王室是整个体系的精神核心。虽然泰国宪法规定王室"不得干预政治",但实际上,王室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政治斗争的最终结果。泰国人对王室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是文化传统,也是政治工具。当政治斗争激化时,王室的一个表态往往能够决定胜负。
军方:暴力基础
军方是整个体系的暴力基础。他们有枪,有兵,历史上已经搞了19次郑汴。从1932年泰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来,平均每4-5年就有一次。即使在"和平"时期,军方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治。比如2017年的新宪法,就赋予了军方任命上议院议员的权力。
官僚集团:执行机器
官僚集团是整个体系的执行机器。泰国的官僚系统高度集中化,重要职位都被传统精英家族控制。这些官僚不是服务于民选政府,而是服务于整个深层国家的利益。当民选政府的政策与深层国家的利益冲突时,官僚集团就会进行"消极抵制"。
宪法法院:合法化工具
宪法法院是整个体系的合法化工具。它负责给政治决策穿上法律的外衣,让专制行为看起来合法。这四个机构之间的配合是如此精密,以至于外界很难看清真正的权力运作机制。
当民选政府试图挑战这个体系时,四大金刚就会协调行动:王室保持沉默,但释放不满信号;军方开始部署,制造压力;官僚集团消极抵制,泄露信息;宪法法院启动程序,做出判决。
这种多层次的协调打击,让任何民选政府都难以招架。
佩通坦的遭遇就是这种协调行动的最新例子。她批评军方,触碰了深层国家的核心利益。于是,官僚集团开始行动,煽动群众上街;军方表面接受道歉,但内部明显不满;宪法法院启动程序,最终做出停职判决;王室保持沉默,但这种沉默本身就是态度。
这种精密的协调,让外界很难找到反击的切入点。你说这是专制吗?人家说这是法治。你说这是政治迫害吗?人家说这是维护宪法。
五、大国博弈中的小国悲剧
佩通坦的停职不仅是泰国内政问题,更是一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事件。
在东大和鹰酱竞争的大背景下,泰国的政治稳定对两个大国都具有战略意义。
从东大的角度来看,泰国的政治不稳定对"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了负面影响。
泰国政府三天两头换,政策朝令夕改,这让长期的基础设施项目很难推进。中泰高铁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为政治因素,项目进展一再延缓。同时,东大也担心泰国的政治动荡会影响地区稳定。
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泰国的政治危机可能会波及整个地区。
鹰酱方面,对泰国政治的不稳定也很担忧。
鹰酱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是鹰酱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其政治不稳定会削弱鹰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问题是,鹰酱也很难对泰国的"司法郑汴"进行批评。因为表面上看,这是泰国的内政,而且程序是"合法"的。
这就让鹰酱很尴尬:一方面要维护民主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度干预盟友内政。
最有意思的是柬埔寨的角色。
洪森选择公开录音,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明确的地缘政治考量。柬埔寨在东大和鹰酱竞争中选择了明确的亲东大立场,而泰国的政治混乱正好为柬埔寨在东南亚争取更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通过公开录音,洪森不仅在泰柬边境争端中占据了主动,还展示了柬埔寨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这种"小国撬动大国"的操作,在国际政治中并不罕见,但很少有像洪森这样直接和露骨的。
政治不稳定的经济代价也很明显。
泰国商会大学近日将2025年GDP增长预测从3%下调至1.7%,开泰研究中心更是预期制造业可能连续第三年萎缩。更严重的是,政治不稳定让泰国很难形成连贯的经济政策。每个政府都想推行自己的政策,但往往还没实施就下台了。这种政策不连续性,对外资的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虽然泰国股市在佩通坦停职后出现了短暂反弹,但长期来看,政治不确定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旅游业虽然还算稳定,2025年上半年接待国际游客数量超过1600万人次,但增长乏力。如果政治动荡持续,旅游业也可能受到冲击。
泰国的政治危机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造成了影响。作为东盟创始成员国,泰国的政治不稳定会影响东盟的整体影响力。在东大和鹰酱竞争的背景下,东盟需要保持团结和稳定,但泰国的政治混乱显然拖了后腿。同时,泰国的经验也可能被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专制势力学习。如果"司法郑汴"成为推翻民选政府的标准做法,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都可能受到威胁。
这就是内政不稳,外交就会被动;外交被动,内政就会更不稳。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泰国政治确实有着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一通电话能够推翻一个政府,一个外国政要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一个法院能够以"道德标准"为由停职一个民选总理——这些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泰国却成了常态。
但这种魔幻的背后,是残酷的政治现实。
泰国政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一个"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典型样本。表面上有选举,有民主,但实际上权力结构从未改变。
深层国家通过各种巧妙的制度设计,既保持了民主制度的外观,又确保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不受挑战。
这种制度的精巧之处在于,它让专制看起来像民主,让迫害看起来像正义。
而最可悲的是,这种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复制。从匈牙利到土耳其,从波兰到其他一些国家,"法律化专制"正在成为新的专制模式。
泰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民主制度的建立容易,但民主制度的巩固很难。如果没有相应的政治文化和制度保障,民主制度很容易被各种巧妙的操作所扭曲。
对于泰国民众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接受这种"竞争性威权主义",要么继续在这个魔幻的政治体系中寻找改变的可能。
而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泰国的案例提醒我们,支持民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更加细致和有效的制度建设。
至于佩通坦本人,她现在有15天时间进行申辩,但在泰国政治的逻辑下,这更像是走过场。她的政治生涯很可能已经结束,成为他信家族政治悲剧的最新一章。
这就是泰国政治的魔幻现实:它既荒诞又真实,既悲剧又喜剧,既让人愤怒又让人无奈。
在这个魔幻的政治舞台上,真正的输家永远是普通民众。他们的选票被忽视,他们的选择被否定,他们的未来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
这或许就是小国政治的宿命: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在内政治理中进退维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