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一句“武力保台”在岛内掀起千层浪,而洪秀柱寥寥数语点破天机:偏离统一的和平只是空中楼阁。
“国民党和民进党一样,不放弃武力保台。”2025年11月初,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这番表态,瞬间引爆两岸舆论。就在几天前,国台办刚明确表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但强调这针对的是“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干涉。

郑丽文上任伊始反复强调“两岸交流”“加强沟通”,如今态度急转,令岛内民众错愕不已。更令人玩味的是,前主席洪秀柱迅速发声,直言不讳地批评这种“只谈和平不提统一”的模糊战略。
郑丽文突然转向,抛出“武力保台”论郑丽文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前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性。当选时,她信誓旦旦要带领蓝营从“羊群变成狼群”,这句口号甚至让台下的马英九感动落泪。她当时强调“两岸交流”和“坚持九二共识”,展现出缓和两岸关系的姿态。

然而在11月4日接受德媒采访时,郑丽文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尽管连喊三次“要和平”,主张两岸必须交流对话,避免军事冲突,但她却明确表示“绝不放弃武力保卫台岛的决心”。
这种转变看似突然,实则蕴含精明的政治算计。郑丽文接手的国民党是一个 “富家穷主”,账面上237亿新台币资产中97%被冻结,可用现金仅5亿多,却背负21.2亿债务。面对2026年“九合一”选举的压力,她需要快速站稳脚跟。
深蓝阵营的焦虑情绪也是郑丽文考虑的因素。党内民调显示,喊出“武力保台”后,她在50岁以上男性群体中的支持率上涨7个百分点。这种强硬姿态为国民党在24小时内募得3000万新台币,拉满了基层党工的士气。

面对郑丽文的转向,洪秀柱迅速做出回应。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郑丽文天天喊“共创百年和平基业”,却不敢提“统一”二字,本质上是在绕弯路口。
洪秀柱质疑道:“既然目标是统一,就应该坚定的朝着这个方向走。”她认为,郑丽文的做法是“为了和平而和平”,偏离了两岸关系的根本目标。这种明确的批评在国民党内部实属罕见,体现了洪秀柱对两岸关系本质的深刻理解。
洪秀柱进一步建议,郑丽文应推动国民党成为“稳定台海的关键力量”,并在条件允许时访问大陆,甚至可以考虑签订和平协议,为深化两岸关系奠定基础。这些建议立足于长远发展,旨在将国民党带回正确的两岸关系轨道。

洪秀柱
洪秀柱的底气来自于现实形势的变化。大陆“福建舰”航母编队的日常训练、吉林一号卫星对台湾的清晰监测以及轰-6K编队定期绕台,都显示出大陆军事实力的迅猛增长。同时,“美丽岛电子报”的民调显示,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台湾民众比例升至72.8%。
政治现实与选举算计,郑丽文路线的背后郑丽文突然转向“武力保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现实。她接手的国民党不仅财政拮据,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战斗蓝”派系要求强硬对抗,传统温和派期盼恢复两岸交流,而侯友宜等本土派则持观望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郑丽文的强硬表态是一种政治平衡术。她曾对岛内网红“馆长”表示:“要是统一能让台湾2300万人开心,大陆14亿人也开心,那大家都好。”这显示她个人可能更倾向于和平统一,但政治现实迫使她采取更为强硬的公开姿态。
郑丽文的困境在于,她需要同时应对来自民进党的“抹红”攻击和美国的影响。就在她上任第五天,民进党当局就将反独促统的退役中将高安国判刑7年半,指控其“通共”。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明显是针对国民党可能的两岸交流计划。
郑丽文选择通过德国媒体发表“武力保台”言论,也是向西方传递信号:即使国民党主张对话,也不会脱离“民主阵营”。这种走钢丝的做法,旨在在多方势力间保持平衡,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面对台湾政坛的波动,大陆的立场始终坚定而明确。国台办在回应四中全会公报未提“和平统一”时澄清,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言人彭庆恩强调:“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针对的是‘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不是台湾同胞。”
大陆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欢迎郑丽文团队访问大陆,并强调“九二共识”的基础意义。这种开放姿态既体现了对两岸交流的诚意,也表明了对原则问题的坚定立场。
大陆方面的软硬两手策略正在发挥作用。一方面,持续推出惠台政策,如“两岸共同市场示范区”和“闽台高铁共建计划”,通过基础设施联通改变地缘格局。2023年两岸贸易额高达2670亿美元,显示经济依存度仍在加强。

另一方面,大陆军事实力持续增长。大陆GDP已是台湾的22倍,军舰绕台常态化,越过海峡中线的停留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27小时。这种实力的展示,让“台独”空间越来越小。
抛弃幻想,掌握主动权才是根本郑丽文事件告诉我们,对部分台湾政客的幻想应该抛弃。国民党内部分人士仍试图在“统独”之间走钢丝,郑丽文的“武力保台”言论就是这种投机的体现。她一方面说想和平统一,一方面又说要“武力保台”,试图两头讨好。

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往往受限于岛内政治格局和选举考量。正如台湾评论人蔡正元所言:“别太高估郑丽文,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不代表整个国民党的政治视野就会如何打开,国民党还是受限于一定客观环境的格局。”
面对这种情况,大陆需要掌握更多主动权。洪秀柱建议的“规划统一路线”值得认真考虑。大陆已经推出“融合式统一”策略,通过经济合作减少敌意,文化交流消除隔阂,逐步建立政治互信。
当台北捷运和福州地铁能扫码互通,台商在大陆能享受医保,所谓的“两岸差异”就会被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冲淡。这种“慢慢熬”的融合方式,虽然不如政治宣言震撼,却能有效瓦解“台独”的社会基础。

随着国台办一句“出卖民族利益,终将被历史审判”,郑丽文的“武力保台”论已被定调为“台独变种”。军演升级,军舰越过海峡中线停留时间从8小时拉长到27小时,大陆的回应坚定而明确。
台湾旅游业者已然叫苦,大陆游客团取消率飙至63%,航空公司砍掉12条两岸航线。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台湾民众的生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会等待任何犹豫不决的政客。郑丽文们是顺势而为推动统一,还是逆流而上保全私利,时间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