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北京打造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 构建全国数据要素配置改革标杆

2025年11月6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5年11月6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北京全面启动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以“一区三中心”战略定位抢占数据发展制高点。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率先完成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到2029年实现数据要素高效流通配置,成为城市竞争新优势,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构建“一区三中心”战略框架北京将以智慧城市为牵引,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区”指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三中心”涵盖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通过“243”实施框架——夯实数据基础制度与基础设施两大基础,打通供给、流通、应用、安全四环节,构筑技术创新、要素服务、产业发展三大体系,北京将打造数据制度协同完备、资源高效流通、场景融合开放的数据要素生态。

基础设施:算力与网络双轮驱动北京已建成全国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已接入48家算力服务商,算力汇聚总量超6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覆盖京津冀蒙等跨区域资源。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北京IPv6综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第一,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65%,同比增长33%,端到端贯通水平显著提升。此外,北京建成5G基站近1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69个,位居全国首位;建成5G-A基站超1.7万座,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场景创新:五大区域示范引领北京在五大区域开展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示范:首都功能核心区聚焦城市应急安全,朝阳区推进场景创新应用,海淀区深化“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城市副中心推动全域特色场景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双智融合”(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标杆。例如,经开区已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实现5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投用,并打造“双智城市”融合应用,使交通信号灯动态调整周期,绿波道路平均停车次数降低40.6%,车速提升15.1%。

市场活力: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通过功能升级,2025年场内交易额同比增长109%,累计发放超600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汇聚高价值数据产品3500个。金融专区累计汇聚金融数据超63亿条,年调用量超1.5亿次,支撑80余万家市场主体创新应用。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依托市大数据平台汇聚高频数据超8200亿条,累计共享数据超2.9万亿条,提供数据服务55亿次。

经济成效:数字经济引擎强劲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达9%,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7%。累计备案大模型162款,居全国首位;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登顶国际文生、图生视频榜单;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2400家,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在民生领域,西城区“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实现“一站式”理赔,惠及慢性病患者;海淀区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整合六大类医疗数据,覆盖医疗机构超1300所,推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创新。

安全保障:制度与技术双护航北京率先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收益按贡献分配、安全责任可追溯等制度,加快数据领域地方立法,制定数据流通、跨境、质量评估等标准体系。在技术层面,推广隐私计算、数据脱敏、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监管沙盒”机制,鼓励开发数据安全险种,提升全生命周期防护能力。

北京正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通过制度创新、技术驱动、场景牵引,全面激活数据价值,打造全国数据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