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调规征拆齐发力,兰州这个僵持十多年的旧改项目,即将巨变!

对于兰州人而言,徐家湾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情绪。有2011年旧改规划亮相时的满满期待,有项目停滞多年的无奈叹息,更

对于兰州人而言,徐家湾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有2011年旧改规划亮相时的满满期待,有项目停滞多年的无奈叹息,更有如今迎来转机后的谨慎和顾虑。

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旧城改造,不仅是569亩土地的命运沉浮,更是兰州城市更新进程中一段充满曲折与坚持的缩影。

时间回拨到2011年,那是一个让许多徐家湾人至今记忆犹新的年份。

这一年,徐家湾旧城改造项目正式亮相,它被列为了兰州2011年的1号工程,可谓是出场即高光。

根据规划,项目占地569亩,总投资70亿元,未来将会打造成兰州城市会客厅、城市阳台;打造成国家级AAAA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以及城市地标。

项目还将利用白塔山、黄河铁桥、黄河母亲、龙源雕塑群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建造一个兼具主题和文化内涵的宜居、宜业、宜商的集民俗文化、餐饮文化、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

它将会是兰州黄河边上打造的首个民俗文化城市综合体,建成后会成为兰州最亮的一道风景线。

兰州黄河两岸风景

定位非常高,这也让很多人对徐家湾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由于项目体量过大,改造分为了两部分,即上徐家湾和下徐家湾。

2013年,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回迁房率先开工建设,按照当时的计划,三年内就能完成回迁安置。

上徐家湾片区完成前期的拆迁之后,改造陆续进行。

2015年10月,兰州云城小天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59亿元竞得上徐家湾总面积约92.947亩的三宗地块,用以建设黄河春城项目。

黄河春城项目效果图

根据规划,黄河春城东西长达1公里,项目以住宅为主,同时配套建设民族风情街、集中商业、写字楼等多元业态,被称为“兰州版洪崖洞”。

在当时的兰州人看来,黄河之滨即将崛起一座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新地标,徐家湾的蜕变似乎近在眼前。

但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黄河春城项目的推进并没有如预期般顺利,从开工到建设,途中历经多次波折,最终陷入停工状态。

此后的数年里,关于徐家湾旧改的询问从未间断,“项目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动工?”“过渡费为什么迟迟不发?”“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

这些问题,成了无数拆迁户心中的牵挂,也成了网络上频繁出现的追问,每一次询问背后,都是一颗在等待中逐渐焦虑的心。

直到2022年,徐家湾旧改项目才出现转机,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接手了这个项目,随后将其命名为滨河观邸,继续进行开发建设。

滨河观邸项目效果图

沉寂已久的上徐家湾,也终于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

康旅集团的入局,让等待多年的居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大家纷纷猜测,或许这一次,徐家湾旧改就要迎来真正的突破了。

可遗憾的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康旅集团终究没能让等待多年的徐家湾人上岸,项目在短暂的推进后再次停摆。

徐家湾居民的希望刚刚燃起便又迅速熄灭,留给大家的只有更深的失落。

2023年3月,徐家湾旧城改造项目上徐家湾9#、12#-14#楼工程的资审结果公示,之后便也没了动静。

直到今年8月,上徐家湾旧城改造项目3、4、5#安置楼再次复工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家又有了一些期待。

综合来看,尽管上徐家湾的改造一波三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十几年来,它没有完全停滞,而是一直在断断续续的建设中。

但下徐家湾的境遇就比较尴尬了,同样身处徐家湾,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停滞之路。

自2013年项目启动以来,下徐家湾的旧改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长期停留在土地调整和征拆准备阶段,从未真正进入建设环节。

下徐家湾前期的征收工作就不是很顺利,部分非住宅单位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权属争议、纠纷等层出不穷。

随后,因为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下徐家湾北地块的用地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本规划用于建设安置房的场地不足,下徐家湾规划中的回迁安置房受到影响,建设计划也随之搁浅。

至此,下徐家湾片区居民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关于安置房何时开建、何时才能回迁、安置费能否按时发放等问题,成了他们每次必问的内容。

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到后来的反复追问,再到如今的疲惫麻木,十几年的等待,耗尽了太多人的耐心。

就在大家以为徐家湾旧改或许会成为一段无法收尾的遗憾时,这个沉寂了十余年的老大难,迎来了真正的破冰时刻。

2025年3月,市领导对徐家湾旧城改造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调研,随后徐家湾改造的前期筹备工作和下徐家湾的规划调整方案便提上了日程。

9月3日,社区发布了下徐家湾用地征收公告,同期,兰州市城关区经合局便发布了下徐家湾用地招商推介。

地块位置示意 制图@指兰针

地块位于城关区靖远路街道,肺科医院以东,白塔山隧道以西,黄河以北,总面积155.2亩,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

按照计划,预计11月就能完成征拆工作,而且该地块未来计划的是打造成为四代宅项目。

这也就意味着,沉寂了十余年的下徐家湾,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紧接着10月31日,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城关9000多亩用地修规。此次修规的核心,与拉锯了长达十余年的徐家湾旧改项目紧密相关。

单元位置示意 制图@指兰针

其中,单独公示的一块用地,正是早在十多年前就被纳入徐家湾整体改造规划的下徐家湾用地。

用地位置示意 制图@指兰针

规划包含131.9亩的三块居住用地、18.5亩的中小学用地、51.51亩的公园绿地、37.6亩的防护绿地以及约8.83亩的宗教用地。

从城关区经合局发布的下徐家湾用地招商推介来看,这三块居住用地未来将会引进第四代住宅开发企业建设生态宜居高档社区。

而这次修规的公示,不仅明确了下徐家湾的开发方向,更意味着困扰下徐家湾多年的用地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片搁置已久的土地,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回望徐家湾旧改走过的这十几年,从2011年的高光起步,到后来的中途停摆、开发主体更迭,再到今年的渐渐重启,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这个2013年就启动的“城市会客厅”工程,用十二年的时间演绎了城市旧改的典型困境:

规划冲突、资金压力、开发主体变动、历史遗留问题、权属纠纷……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让项目多次陷入停滞。

569亩的土地上,上徐家湾和下徐家湾呈现出不同维度的开发困局,一面是断断续续的改造,一面是长久的停滞守旧,黄河之滨的这块黄金宝地,就这样被耽搁了十多年。

很多人的安居梦也因此一再推迟,兰州的城市形象也未能及时更新。

好在,大家的这份期盼没有落空。

如今,徐家湾的规划在不断优化调整,拆迁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土地性质得到重新界定,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信号都在暗示:

这一次,徐家湾是真的要动了!

而此次徐家湾旧改项目的推进,不单单是一个旧改项目的重启,而是兰州城市更新工作推进的有效印证。

从兰州西客站南广场的拆迁,到庙滩子元森北新时代项目的稳步推进,再到如今徐家湾旧改的重启,这些城市的伤疤正在被慢慢修复。

兰州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和魄力。

站在中山桥上眺望黄河,滚滚河水奔腾向前,见证着兰州的变迁和成长。

黄河很美,未来必将更美,兰州前景,亦必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