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长平赵国45万精锐尽失,秦国也损失大,其他国为啥不趁机打秦?

如果秦赵两国主力一直在前线僵持着,列国还有可能趁秦军主力尽出,无暇顾及,会趁机突袭秦国。可是,长平之战由于赵国临阵换将,

如果秦赵两国主力一直在前线僵持着,列国还有可能趁秦军主力尽出,无暇顾及,会趁机突袭秦国。

可是,长平之战由于赵国临阵换将,赵军主力全军覆没,秦国已经腾出手来,这时候再向秦国进攻,秦军主力会迅速迎头痛击,在秦军锐士面前,又有哪个诸侯国敢冒险呢?

韩国现在已经被打残,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燕国和秦国并不接壤,而且实力很弱小。

齐国自从复国之后,一直奉行着独善其身的策略,已经很久不掺和列国之间的攻伐;剩下的还能抽出力量的诸侯国,只剩下楚国和魏国。

魏国离秦赵比较近,在秦国无暇顾及时可以一战,如果和秦军主力单独对抗,也没有这个实力。

楚国经过前期与秦国的数次战争,丹阳盆地和郢都都丢了,失去了发祥地,实力已经严重受损,也抽不出太多力量大举进攻秦国。

秦国最担心的是长平之战僵持时其他诸侯国趁机攻击,可如今赵国几十万主力被歼灭,东方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够在军事和秦军单独对抗。

如果此时秦军趁势东进,赵国一时之间是很难重新组织起来有效力量地域的,其他诸侯国也很难来得及救援,赵国有可能就被灭了。

但是此时秦国高层也担心秦军是强弩之末,就接受了赵国的割城求和的要求,从而失去了趁机灭掉赵国的机会。

趁秦军撤退,赵国迅速调整部署,重新启用善于防守的廉颇布防邯郸,并拒绝了割城,赵国全国同仇敌忾,准备迎击秦军的攻击。

秦国大怒,发兵进攻邯郸,得到喘息之机的赵军,男女老少全部参与防守,秦军一时之间难以得手,在邯郸和赵军形成僵持状态。

此时的秦军,先是在长平之战中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又经过一回一来的折腾,士气和实力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赵军则迅速从长平之战的痛苦中醒了,怀着不胜就灭亡的悲壮心理,反而士气旺盛。

以前长平之战列国观望,除了他们害怕秦军,更主要的是赵国当时也不弱,他们怕赵国胜利后更加的强大,会对他们不利。

如今,长平之战赵国主力尽失,秦军眼下的态势是灭亡赵国,一旦赵国被灭,他们马上就成了下一个被灭的对象。

除此之外,秦军久屯坚城之下,劳师远征却无法迅速取胜,楚国和魏国才有信心组织力量救援赵国,避免唇亡齿寒。

秦赵在邯郸城下僵持,任何的力量倾斜都会影响战局,此时的楚魏联军赶到,对强弩之末的秦军发起进攻,赵军迅速配合,秦军终于坚持不住,被赵魏楚大军打败。

坐山观虎斗,在于两只老虎势均力敌,你这时候冲上去,不管帮谁都会受伤。只有能一只老虎被打成了受伤的老虎,你再将另一只强些的老虎打败,才不会受到已经剩下半条命老虎的攻击。

而能得到帮助的受伤老虎,他自己也得有一定的还手能力,否则,眼看着救都来不及,别人跑还来不及,怎么会上去凑热闹呢!

赵国在长平之战时没有得到别的诸侯国帮助,是因为别的诸侯国认为赵国也是伤人的老虎,还有强大的实力。

当长平之战后赵军主力被灭,列国不敢帮忙,是因为他们认为等他们过去了赵国已经被秦国吃了,谁去就是下一个赵国。

邯郸之战形成僵持后,楚国和魏国知道,此时打败秦国最容易,又不会让赵国日后成为新的威胁。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