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农户冬天施了生物菌肥,结果没效果 —— 山东种番茄的李叔,12 月给大棚施了 5 斤生物菌肥,以为能改土,开春测土壤有益菌数量才 800 万个 /g 土,和没施的差不多;而隔壁张婶按 “保温 + 喂养分” 的方法用,有益菌数量达 2200 万个 /g 土,番茄根系壮了一圈,死苗率降 12%。

生物菌肥里的有益菌(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不是 “冬天就睡死”,而是低温下活性低、繁殖慢 ——5℃以下,普通菌的繁殖周期从 2 小时变成 20 小时,活性只剩 20%,看起来像 “冬眠”。但只要用对方法,就算 10℃以下,也能唤醒菌活性,让它们持续分解有机质、改土促根。这篇文章就用数据和实操,说清菌肥 “冬眠” 的原因、3 招唤醒方法、避坑要点,帮你冬天用菌肥不白花钱。
一、先搞懂:生物菌肥为啥冬天 “不干活”?低温卡了 2 个 “脖子”
不是菌肥没效果,是冬天的低温给有益菌设了两道坎,让它们 “动不起来”:
1. 第一坎:低温抑制菌繁殖,数量上不去
有益菌最适生长温度是 20-30℃,10℃以下繁殖速度骤降,5℃以下几乎停止:•数据实测:枯草芽孢杆菌在 25℃时,1 天能繁殖 10 代,数量从 100 亿 /g 增至 1000 亿 /g;10℃时,1 天只繁殖 2 代,数量仅增至 200 亿 /g;5℃时,1 天繁殖不到 1 代,数量基本不变;0℃以下,菌会进入休眠状态,活性只剩 5%,根本没法分解土壤养分。
•实际影响:冬天施普通菌肥,1 个月后土壤有益菌数量仅比施前多 10%;而夏天施,能多 100%,效果差 10 倍。
2. 第二坎:低温缺 “食物”,菌没能量干活
有益菌分解土壤有机质需要能量,冬天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加上作物落叶少,菌 “没饭吃”,就算活性没完全降,也没力气改土:
•对比数据:冬天没加有机质的地块,施菌肥后,菌分解秸秆的效率仅 20%;加了腐熟秸秆的地块,分解效率达 60%,因为秸秆给菌提供了碳源(“主食”),菌有能量繁殖、干活。
•农民误区:觉得 “施了菌肥就够了”,不搭配有机质,结果菌 “饿着肚子”,只能休眠,没法发挥作用。
二、3 招唤醒生物菌肥:喂养分 + 保温度 + 选对菌,低温下活性提 60%
只要解决 “温度” 和 “食物” 两个问题,再选耐低温的菌种,冬天的生物菌肥也能 “干劲十足”:
第一招:给菌 “喂饱饭”—— 搭配有机质,让菌有能量繁殖
核心是给有益菌补充 “食物”(有机质),同时有机质能缓冲低温,给菌创造 “小温室”:
•原理:腐熟的秸秆、羊粪等有机质,不仅含碳、氮等营养,分解时还会释放少量热量(地温能升 1-2℃),让菌在 “温暖又有饭吃” 的环境里快速繁殖。
•实操步骤:
① 选对有机质:用腐熟秸秆(每亩 2000 斤)或腐熟羊粪(每亩 1500 斤),别用生粪(生粪发酵会烧菌,菌死亡率升 30%);
② 混合施用:把生物菌肥(每亩 5-6 斤,活菌数≥200 亿 /g)和有机质均匀混合,撒施或沟施,避免菌肥单独接触土壤(低温下单独施,菌容易被冻休眠);
③ 轻浇温水:施后浇 1 次 15-20℃的温水(每亩 1000 斤),别用冰水,温水能激活菌的代谢,让菌更快 “醒过来”。
•数据效果:山东番茄棚试验,菌肥 + 腐熟秸秆的组合,10℃低温下,1 个月后土壤有益菌数量达 2200 万个 /g 土,比单独施菌肥的(800 万个 /g 土)多 175%;土壤团粒结构占比从 25% 升至 45%,板结减轻,渗水速度快 1 倍。
第二招:给菌 “盖棉被”—— 物理保温,让地温稳定在 10℃以上
低温是菌活性低的主因,通过覆盖保温,把地温提至 10℃以上,菌活性能从 20% 升至 80%:
•常用保温方法:
① 覆盖地膜:施完菌肥和有机质后,覆盖黑色地膜(比透明地膜保温性好 30%),能让地表下 10cm 地温从 5℃升至 12℃,菌繁殖速度快 3 倍;
② 覆盖秸秆:若不想盖地膜,可在地表铺 5-10cm 厚的碎秸秆(每亩 1000 斤),地温能升 3-4℃,还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给菌创造湿润环境(菌在湿度 60% 时活性最高);
③ 大棚增温:棚内可在傍晚点燃增温块(每棚 3-5 块),让棚温维持在 15℃左右,地温随之升高,避免夜间低温冻伤菌。
•效果对比:覆盖地膜的地块,菌肥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活性达 85%,1 个月分解有机质 300 斤 / 亩;没覆盖的地块,菌活性仅 30%,只分解 80 斤 / 亩,效果差 3 倍多。
第三招:选 “耐冻菌”—— 优先枯草芽孢杆菌,低温下活性比普通菌高 40%
不是所有菌都怕低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耐低温菌种,在 5℃下仍有较高活性,是冬天用菌肥的首选:
•耐低温菌种优势:
① 枯草芽孢杆菌:在 5℃时活性达 40%,比普通放线菌(活性 15%)高 25%;-2℃时不会冻死,只是休眠,温度回升后能快速恢复活性;
② 地衣芽孢杆菌:能在 10℃以下分解土壤中的磷、钾,释放有效养分,比普通菌的养分释放效率高 30%。
•怎么选对菌:
① 看包装:选标注 “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且 “活菌数≥200 亿 /g” 的产品,别买没标注菌种的 “通用菌肥”;
② 看执行标准:符合 NY/T 798-2022《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产品,菌种活性有保障,劣质菌肥常虚标活菌数,冬天用了没效果。
•数据实测:河南小麦田,冬天施 200 亿 /g 枯草芽孢杆菌菌肥,1 个月后土壤有效磷含量从 8mg/kg 升至 15mg/kg;施普通菌肥的,仅升至 10mg/kg,耐冻菌的养分释放效果更优。
三、3 个避坑要点:别做错,不然菌肥白施,还可能伤土
1. 避坑 1:别用未腐熟有机质搭配菌肥,烧菌又伤根
•误区:图省事,把生秸秆、生羊粪和菌肥一起施,觉得 “能省腐熟功夫”;
•危害:生有机质发酵时会产生高温(达 60℃),把菌肥中的有益菌烧死(菌死亡率达 80%),还会释放有害物质,导致小麦根系发黑,死苗率升 15%;
•正确做:有机质必须腐熟(秸秆堆闷 30 天、羊粪堆闷 45 天),腐熟后再和菌肥混合,若没腐熟,可加 1% 的腐熟剂,加速腐熟后再用。
2. 避坑 2:别在 0℃以下施菌肥,菌会冻 “死”,没法恢复
•误区:觉得 “只要施了,春天温度升了菌就活了”,在 - 5℃的冻土地里施菌肥;
•危害:0℃以下,有益菌的细胞膜会结冰破裂,直接死亡,就算春天温度回升,菌也没法复活,菌肥完全失效,每亩白扔 50 元;
•正确做:选地温 5℃以上的晴天施菌肥(上午 9-11 点、下午 2-4 点),施后及时覆盖保温,避免菌被冻伤。
3. 避坑 3:别和高浓度化肥混施,盐分会抑制菌活性
•误区:图方便,把菌肥和高浓度尿素(含氮 46%)、复合肥一起撒施;
•危害:高浓度化肥会让土壤盐分骤升(EC 值从 1.2ms/cm 升至 3.0ms/cm),形成高渗透压,把菌体内的水分 “抽出来”,菌活性从 80% 降至 20%,没法繁殖干活;
•正确做:菌肥和化肥间隔 7 天施,若要一起施,化肥用量减半(每亩尿素不超 10 斤),且必须和菌肥、有机质充分混合,稀释盐分浓度。
四、效果判断:3 个信号说明菌肥 “醒了”,在正常干活
施完菌肥后,不用等春天,冬天就能判断菌是否活跃,看 3 点:
1.土壤气味:施后 10-15 天,扒开地表下 10cm 的土,能闻到淡淡的 “土腥味”(有益菌代谢产生的),说明菌在繁殖;没气味的,说明菌没活性。
2.有机质变化:施了秸秆的地块,1 个月后查看秸秆,若秸秆变软、有碎渣,说明菌在分解有机质;秸秆还是硬的,说明菌没干活。
3.根系状态:小麦田可拔 1 棵苗,若根系须根多(20 条以上)、颜色发白,说明菌在促根;根系发黑、须根少,说明菌没发挥作用。
总结:冬天用菌肥 “唤醒口诀”,记牢不白施
冬天菌肥要唤醒,口诀帮你记分明:
“低温菌肥易休眠,喂饱保温选耐菌;
腐熟秸秆混菌肥,给菌吃饭干劲足;
地膜秸秆盖一层,地温升菌活性增;
枯草芽孢优先选,两百亿菌才管用;
零上五度施最好,高肥冻地不能要;
土腥秸秆软,菌在干活不用管。”
简单说:冬天用生物菌肥,核心是 “喂有机质(给饭吃)+ 保温(提温度)+ 选耐冻菌(枯草芽孢杆菌)”,避开生有机质、低温、高浓度化肥的坑,菌就能被唤醒,持续改土促根,为春天作物生长打基础。别再觉得菌肥冬天没用,按这个方法来,钱花得值,效果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