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匈奴大军压境,他靠 “装怂” 骗敌,半夜一把火改写东晋命运

公元 317 年的初春,荥阳城外的寒风里裹着血腥味。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大军刚刚踏破长安,整个北方大地都在胡骑的铁蹄下颤抖。

公元 317 年的初春,荥阳城外的寒风里裹着血腥味。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大军刚刚踏破长安,整个北方大地都在胡骑的铁蹄下颤抖。当探马冲进荥阳太守府时,李矩正盯着案上的地图发呆 —— 前赵皇帝刘聪派堂弟刘畅带着三万步骑兵,已经到了七里外的韩王故垒,旌旗遮天蔽日,连尘土都泛着肃杀的黄色。

府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帐下几十名将领面面相觑。谁都清楚双方的差距:李矩麾下算上流民武装也才一千多人,连像样的铠甲都凑不齐一半,而刘畅带来的是灭了西晋的精锐,光是骑兵就有上万。更要命的是敌军来得猝不及防,城防工事还没来得及加固,粮食也只够支撑十天。

"太守,要不咱弃城吧?" 有人小声提议,立刻被郭诵瞪了回去:"胡说!荥阳是黄河以南最后一道屏障,丢了这里,胡人的马就能直接踩到淮河!" 李矩没说话,手指在地图上的黄河位置反复摩挲。他想起三年前石勒几万大军来攻时,自己靠伏兵打散敌军的往事,但这次刘畅明显更谨慎,先派使者来招降,显然是想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城池。

使者带着前赵的绸缎和酒肉进了城,倨傲地甩下话:"刘公说了,识相的献城投降,保你封侯;若要抵抗,攻破之日鸡犬不留。" 李矩突然笑了,亲手为使者满上酒:"将军远道而来,我这小地方没什么好招待的。" 他边说边挥手,让老弱残兵扛着几袋粗粮送到敌营,自己则陪着使者逛了圈 "军营"—— 那些晒着太阳的士兵大多面黄肌瘦,连兵器都锈迹斑斑。

使者回去复命时,李矩立刻召集核心将领。"敌军必以为我们怯战,今夜定无防备。" 他眼神锐利如刀,"郭诵带八百勇士,分成十队,每人带火种和短刀;杨璋率两百人在营外埋伏,见火光就擂鼓呐喊,装作援军赶到。" 众人刚要领命,他又补充:"告诉弟兄们,荥阳一破,家乡的妻儿老小都要遭难,今夜不是为朝廷拼命,是为自己守家!"

暮色四合时,刘畅的大营里果然一片欢腾。使者的回报让这位前赵将领彻底放下戒心,他看着李矩送来的粗粮,轻蔑地对部下笑道:"晋人果然是一群软骨头。" 三万大军卸了铠甲,围着篝火痛饮,连岗哨都换成了醉醺醺的士兵。半夜三更,郭诵带着勇士们借着夜色摸到营外,见巡逻兵靠着树干打盹,几刀下去就没了声响。

第一个火种扔进粮草堆时,没人在意那点火星。直到十多处火头同时燃起,风助火势席卷营寨,前赵军才从醉梦中惊醒。"晋军劫营了!" 喊杀声混着火焰的噼啪声撕裂夜空,郭诵挥舞着环首刀,带头冲进中军大帐,睡眼惺忪的刘畅刚摸起佩剑,就被飞来的短矛刺穿了帐帘。前赵士兵没穿铠甲,在火海中像无头苍蝇般乱撞,要么被砍倒,要么掉进自己挖的壕沟里。

埋伏在外的杨璋见火光冲天,立刻下令擂鼓。两百人齐声呐喊,配合着营内的厮杀声,竟造出了数万大军来袭的声势。前赵军本就军心大乱,此刻更是以为被团团包围,争相往营外逃,踩踏而死的比战死的还多。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 —— 河内太守郭默听说荥阳被围,连夜带援军赶来,正好撞上溃散的敌军,又是一阵砍杀。

天快亮时,战火终于平息。李矩站在营外的土坡上,看着遍地狼藉的敌营,靴底沾满了血污。士兵来报:此战斩敌数千,缴获的铠甲能装备全军,马匹够组建一支骑兵,连刘畅的帅旗都被砍倒了,只可惜让他带着少数亲信逃了。郭诵提着敌人的首级跑来,兴奋地大喊:"太守,弟兄们都说这仗打得痛快!"

可李矩没笑,他望着黄河对岸的方向沉默良久。他知道刘聪绝不会善罢甘休,果然没过多久,前赵太子刘粲带着更大规模的军队杀了过来。这次李矩换了打法,下令各县百姓带着粮草躲进堡垒,把野外的庄稼全部收割,老弱妇孺转移到黄河中的沙洲。刘粲大军到了之后,既攻不下坚固的堡垒,又抢不到一粒粮食,耗了半个月只能撤兵。

谁都没想到,李矩居然在荥阳坚守了十四年。他不仅多次打败前赵、后赵的进攻,还用反间计收复了洛阳,甚至在洛水击退过十万敌军。要知道那些年东晋朝廷刚在南方站稳脚跟,王敦之乱又闹得内忧外患,根本没精力北顾。正是李矩在北方死死拖住胡人的脚步,才给了东晋整合南方、休养生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