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你还记得这首诗歌吗?是的,这首诗歌就是宋朝沈瀛的《满江红·半世飘蓬》,这首诗歌中最后两句,也成为了千古名句,也写出了非凡的气节,相信,你也会有所触动的,不是吗?下面就分享伟人的这份手稿作品,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你能够第一时间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感受到伟人书法之美。
提到伟人,相信,很多朋友是非常熟悉的,他不仅推动了草书的发展,也将草书的学习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推广,也在书坛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气。而且,其行草书独当一面,自成一体,被誉为“毛体”。
其实,伟人对草书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笔法上,多表现出一种折笔效果,之前,我们印象中的草书,多是一种圆笔,而这里的草书,却将折笔表现得十分灵活,也十分精妙,变化多端。
诸如第一个“好”字,就很好地表现了一种魏晋风骨,而在个别点画上,又有草圣张旭的笔意,诸如这里的捺笔,就将这种张旭狂草的笔意,表现的十分灵动。同时,也通过这三个横笔,将倾斜之态,表现的十分到位,势感拉满,最为主要的是,这个的第一个横笔却是最长的,而中间的横笔最短。
在这幅狂草作品中,“美” 是字眼,其主笔竖长且写成悬针式样,别样清新,有气贯长虹之感,令人震撼。作品中 “浮” 字姿态曼妙,三点水写法精绝,彼此引带更高明 。
不仅如此,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一种特点,每一个字,并不都是一种方方正正的状态,深得传统草书的造型之美,真是妙不可言。虽然这里的字迹,是毛笔字迹,但是,依然能够让人感觉到一种小中见大的状态和境界,真是不一样的存在,基本上遵循了一种随字而安,因字赋形的原则。
而且,这里每个字都有稍稍的扛肩效果,扛肩大小差不多,跌宕起伏状态表现得十分完美。这里的长撇大捺并不是错位的,收笔也好像在一条线上,很特别。尤其是捺笔,重按后捺出,将文人气和书卷气拉满。这种状态让我们眼前一亮,一般长撇大捺会有揖让关系,呈高低错位状态 。
笔者认为,这里最典型的字迹,就是“晴”字,这个字不仅写得十分高大,而且长撇大捺,也写得十分到位,都是一种舒展的状态。这种造型上的改变,的确,给我们一种新鲜的感觉,不仅如此,我们也能够看到,这里的小楷字迹,还有一种个性的表现,线条上,透着一股温润隽秀之感,那种文人气和书卷气,也表现的十分完美,堪称经典。
从诸多特点看,伟人毛笔书法功夫深厚,完美贯彻传统书法用笔之道,令人佩服。看到其书法,脑海中翻云覆雨,民国风云再现,画面感强。
欣赏这幅字迹也会启发到我们,书法万变不离其宗,传统之法乃书法之道。今后书法创作和学习要坚守、弘扬传统,讲好书法故事。同时,用伟人思想武装自己战无不胜,不是吗?希望朋友们积极分享,为讲好红色故事做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