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吴大帝孙权,除了被张辽八百大破十万之外,还有一件非常丢人的事

提前孙权,大家很容易想起“孙十万”这个绰号,说的是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征合肥,结果被张辽率八百人大破。其实孙权除

提前孙权,大家很容易想起“孙十万”这个绰号,说的是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征合肥,结果被张辽率八百人大破。其实孙权除了被张辽八百人击败之外,还有一件非常丢人的事,那就是被公孙渊当猴耍了!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家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州郡长官纷纷借讨黄巾、讨董卓的机会,大肆招兵买马割据自立。我们熟知的三国前期,其实就是各路诸侯互相攻伐、兼并,大浪淘沙过后,只剩下魏、蜀、吴三方势力。

但其实在遥远的辽东地区,公孙家族也割据存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有的人认为,不应该说是三足鼎立,因为辽东也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自公孙度公元189年出任辽东太守之后,辽东一直在公孙家的掌控之中。

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任,207年公孙康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总体而言,公孙康掌权时期,讨伐高句丽、韩濊,和曹操关系保持的还算不错,而且还扩大了辽东的统治地盘。

公孙康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晃、次子公孙渊,但公孙康死的时候,两个儿子年龄太小,所以众人推举其弟公孙恭继位。曹丕即位后,遣使即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之前,公孙恭因患上了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而割去生殖器官成为阉人,身体虚弱不能治理国家。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逼夺叔父公孙恭之位。魏明帝不听刘晔劝告,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野心勃勃,他和孙权的故事马上就要开始了。

孙权对辽东的执着

孙权称帝是在公元229年,但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吴王。孙权也是不安于偏安一隅的,而且东吴的造船技术发达,所以孙权其实一直在联络辽东。有史料记载显示,公孙康曾经斩杀过孙权派来的使者。

公孙渊自228年开始,便多次与孙权来往。嘉禾二年(233年),公孙渊遣使向孙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以叛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反对,但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带领一个庞大的队伍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认为孙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孙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孙权愤恨公孙渊巧诈反复,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后被陆逊等人劝止,才未出征。

孙权着实被公孙渊戏耍了一番,浮海千里送人头,沦落为笑柄。公元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曹魏派司马懿率兵征讨辽东,孙权虽然被公孙渊戏耍过,但这次还是决定继续出兵。

孙权派羊衜等远征辽东,但公孙渊已于此前为司马懿攻灭,吴军便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击败魏将张持、高虑,俘获大批人口。当然,这只是史书记载的美化而已,其实恐怕孙权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其实孙权对辽东的执着,看上去有些不可理喻,但站在孙权的角度。如果能够真正与公孙渊结盟,一方面可以牵制曹魏,另一方面可以获取战马。而且虽然当时孙权的行为有些冒进,但对于江东与东北地区的交流有积极的意义。

而且孙权对海外的探索,不光局限于辽东半岛。黄龙二年(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吴军实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虽未找到亶州,却在台湾当地俘获了数千人而还。卫温和诸葛直等人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台湾的人。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带兵三万,征讨珠崖、儋耳,这两个地方其实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从以上记载来看,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延续了汉武帝以来对海南岛的有效管辖。

孙权对台湾岛、海南岛、辽东半岛念念不忘,执意出兵,说明了他对海外疆土的执着与探索。虽然在当时看来,孙权出兵台湾岛、辽东半岛是没有意义,而且看上去有些愚蠢。但从历史长远来看,对于经济社会交流发展,是有着积极贡献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