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1.8万亩沙漠变“蓝色海洋”,宁夏巨型光伏电站点亮千家万户

10月25日,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宁夏电投永利(中卫)300万千瓦光伏绿电项目1号升压站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一总投

10月25日,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宁夏电投永利(中卫)300万千瓦光伏绿电项目1号升压站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一总投资103亿元的巨型绿色能源项目迈出实质性步伐。

项目占地约11.8万亩,是宁夏重点大型新能源绿电项目,也是国内规模领先的单体光伏项目之一。整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57.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80万吨,为西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绵延11.8万亩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宁夏中卫的沙漠上构筑起一片“蓝色海洋”,这不仅是我国西部的绿色能源基地,更是国家“双碳”战略实践的生动样本。

01 项目规模与投资效益

中卫300万千瓦光伏绿电项目堪称新能源领域的“巨无霸”。这座位于沙坡头区的巨型电站,计划总投资高达103亿元,占地面积约11.8万亩,规模在国内单体光伏项目中位居前列。

这一项目的装机容量相当于300万千瓦(3GW),年设计发电量达57.8亿千瓦时。如此庞大的清洁电力产能,足以满足数百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为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从投资角度看,该项目不仅展现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长远布局,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对绿色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如此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的占地规模也值得关注。11.8万亩的用地主要集中在沙坡头区,这里的土地资源虽然相对充裕,但如何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仍是一大挑战。项目采用“光伏+生态”的模式,有望在发电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02 战略地位与区域发展

中卫3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在宁夏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宁夏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沙坡头区凭借其丰富的光照资源和广阔的土地优势,已成为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截至目前,沙坡头区实施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已达9个,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60万千瓦,储能规模达35万千瓦。

这一项目的推进与我国“双碳”战略紧密契合。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沙坡头区率先布局,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卫300万千瓦光伏项目作为宁夏重点大型新能源绿电项目,正是这一战略思路的具体实践。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宁夏在西部乃至全国新能源格局中的分量。宁夏地处西北能源富集区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节点。这一巨型光伏电站的电力,不仅将满足本地需求,还可通过电网外送至中东部地区,优化国家能源配置。

03 环境效益与生态融合

中卫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带来的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7万吨,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实质力量。

相比传统燃煤发电,光伏发电几乎不排放污染物,将有效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这一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了数千万棵树,形成了巨大的“碳汇”效应。

项目探索了光伏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沙坡头区近年来积极探索“棚下养殖、棚上发电”的产业融合新模式,如在宣和镇海和村肉羊养殖园区,棚顶上的光伏板不仅能发电增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这种“光伏+农牧业”的模式为新能源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广袤的沙坡头区,光伏板下方空间可用于农业种植或畜牧养殖,实现“一块土地,两种产出”的集约利用效果。

项目还考虑了与当地生态修复的结合。在沙化土地上进行光伏电站建设,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还可能通过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促进植被恢复,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随着中卫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面投产,每年57.8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将源源不断地输入电网,相当于为地球种下了数百万棵“减碳树”。这片昔日的沙地如今变成了绿色能源的“蓝色海洋”,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卫项目的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光伏产业进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新阶段。它不仅是西北沙漠地区绿色转型的典范,更展现了新能源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