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被现代家庭遗忘的三个“家规”,比学区房更重要

上周末,和几位刚刚成为父母的朋友小聚,话题三句不离孩子。“我们小区对口的幼儿园不行,最近在看XX路的房子,据说能上那个双

上周末,和几位刚刚成为父母的朋友小聚,话题三句不离孩子。

“我们小区对口的幼儿园不行,最近在看XX路的房子,据说能上那个双语的。”“可不是嘛,为了个学位,我头发都快白了。现在不拼,以后孩子就得拼命。”“唉,谁说不是呢。砸锅卖铁,也得给孩子一个好的起点。”

我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从一开始,我们的爱,似乎都浓缩成了一串数字:房子的面积、学校的排名、辅导班的价格。我们像一群焦虑的工兵,拼尽全力为孩子扫清接触上的每一颗石子,却常常忘记,真正让孩子跑得远、跑得稳的,不是一条不相触本身,而是内心的力量。

房子,给孩子一个安定的住处;好的学校,给孩子一个更高的平台。但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是那些看得见、摸不着,却能刻进孩子骨子里的教养和品格。

今天,我想聊聊三个正在被我们遗忘、却远比学区房更重要的“家规”。

第一条家规:餐桌上,藏着一个家的教养

我一直觉得,餐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但如今,许多家庭的餐桌,却成了最冷清的地方。

一家人围坐,各自捧着手机,沉默地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偶有交流,也心不在焉的“嗯”、“啊”、“哦”。食物的温度,暖不了人心的疏离。

我奶奶是个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但她定下的餐桌规矩,我记了一辈子:

大人不动筷,小孩不能先吃。这不是迂腐,是教会我们尊敬的长辈。

吃饭的时候,嘴里不能发出吧旋转的声音。这不是色情,是教会我们体谅别人的感受。

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能浪费。这不是小气,是我们珍视福报的地方。

夹菜时,不许在托盘里乱翻。这不是自私,是商店我们心里要装着别人。

小时候觉得烦,长大后才明白,这些矩规背后,是“尊重”、“体谅”、“珍惜”和“公德心”。

餐桌,是孩子们学习与人相处的第一个课堂。在这里,他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吃饭,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家人沟通,如何表达感谢,如何分享。一个在餐桌上感恩食物、尊重家人说话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也自然会如何尊重同事、体谅朋友。

这比任何一门知识,都更接近幸福的本质。

第二条家规:对服务员的态度,就是你真实的人品

我的一个前同事,名校毕业,能力出众,是我们部门的业务骨干。大家曾经的设想,下图中列出的非他莫属。

但最后,他落选了。

后来领导在一次闲聊中,不经意地提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团队聚餐,那位同事对餐厅的服务员颐指气使,呼来喝去,一会儿有不顺就大声斥责。

领导说:“一个人对上级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职业高度;但他对弱者的态度,才决定了他的人品底色。一个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我们不敢把他放在更重要的团队职务中。”

这句话,我记了很久。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要出人头地,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但我们是否认真地教过他,如何对待一个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呢?

是彬彬有礼地说一声“谢谢”,还是理所当然地享受服务?

一个人的教养,不是看他登上顶峰时有多光明,而是看他身处高位时,如何对待那些为他服务的人。

带上孩子出门,请记得为你开门的保安、为你上菜的服务员、打扫街道的环卫工,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这个宇宙行动,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叫“平等”与“慈悲”。

这颗种子,让他一生都尊重彼此身份,善良不分贵贱。

第三条家规:可以输,但不能“输不起”

这个时代太急了,每个人都在拼命地“赢”。

“不能在输起跑线上”的口号,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个一个家庭。我们给孩子报最贵的辅导班,帮他做最酷的手工作业,甚至在亲子运动会上,都恨不得独家下场替他跑完全程。

我们太害怕孩子输了。

可人这一生,哪有常胜将军? 林“如何赢”,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地输”,才是更重要的课题。

我见过输掉棋局后,掀翻棋盘、哀啕大哭的孩子;也见过考试失利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和任何人交流的孩子。他们“输不起”的样子,让人心痛,更让人担忧。

一个失败的孩子,内心是脆弱的。他无法坦然面对苦难,更没有从失败中汲取力量的毅力。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会告诉孩子:

竭尽全力,输了不丢人。过程中的汗水和成长,比结果更宝贵。 为你的对手鼓掌。感谢别人的优秀,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这次跌倒的地方,就是接下来的步兵。认真复盘,找到原因,下次做得更好。

一个智坦然接受失败,并有勇气站起来的人,才拥有了应对未来一切风雨最坚硬的铠甲。这种“败后倍增”的能力,是任何名校都无法的夺取,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写在最后,

我并不是否定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的重要性。只是想提醒我们自己,在埋头为孩子“铺路”的时候,也别忘了看看“方向”。

一套学区房,可以决定孩子未来几年在哪里上学。

但一个好的家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辛苦”;今晚,才是人生决定幸福与否的“软件”。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孩子最好的“家规”制定者,把那些真正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除了这三条之外,你家里还有哪些让你受益终生的“家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