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
是陈涛的三国,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刘禅的庸才印象已
经定格在历史,确实端不上台面,任何反驳都苍白,可是今天,小编要带大家抛开三国的帝业视角,用百姓自然视角为阿斗鸣冤。
公元263年,刘禅率领蜀国文武百官,拉着准备收敛自己的棺木,向司马氏投降。
他被司马家族软禁在今河南省鹤壁市一个小山庄,当地村民还俢过刘禅庙,那是负责看守刘禅的村民,因受过刘禅的恩泽而修建。

原来诸葛亮在世时,因刘备托孤厚望,有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依托,刘禅把军政大权一并交给相父诸葛亮,多半时间躲在后花园玩园林景观建造,他的花艺手法相当精湛。
当地民间时代流传,刘禅被圈禁在此地后,目睹贫苦的村民,他把养花技术传授给附近村民,大家卖盆景翻身过上殷实日子,他去世后,村人缅怀他,在他住所边修建了刘禅庙,庙的前后俩个村分别改称前蜀村和后蜀村。
这里还有刘禅纪念先皇刘备而俢的中山门,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且创业招牌也用这个番号。这石拱门屹立快二千了不倒塌,近年来成了旅游景点,刘禅庙香火旺盛。
如此说来,司马昭席间问投降的刘禅:安乐公,颇思蜀否。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也。那是作者为了塑造三国文学艺术的渲染力,如三国演义塑造的刘禅,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司马家族认为诸葛亮还在世,也扶不起阿斗,那司马昭又何必将他软禁呢?
受降仪式本是司马昭给刘禅过筛子的,假如发现归降有权宜成分,岂不命丧当场?司马家族窜曹魏的阴险手段世人皆知,敢当街刺死魏国当朝皇帝,那赐死安乐公也是一眨眼的事。
相比之下,东吴孙浩投降后封为归命候,可以自由选择洛阳和建业(今南京)任意逍遥,孙浩却迷恋洛阳的纸醉金迷,四年后死在洛阳,而刘禅在圈禁中活了8年,真庸才是不需要囚禁的,你说谁才让司马家族忌惮?

以西蜀的国力,假如诸葛亮还活着,蜀国也经不起无休止的北伐折腾,成都虽素称天府之国,但除了粮食和少量的手工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它跟钱塘(杭州)和姑苏(苏州)一样,是痴男怨女,文人骚客骂胭脂架的乐园,见不得刀兵。
公元212年到214年,刘备西进,与刘璋爆发三年战争,繁荣两代的益州已经开始衰落,三国蜀书记载,刘备入川时,益州户籍23万,人口93万,蜀国投降时户籍28万,人口94万,50年时间,人口增长才1万。
如此少的人口,诸葛亮在世时,却饱和15万的军队,相当三户人家就有两户是军户,疲弱的益州相当于一切资源都绑在北伐战争上。
论国力,西蜀能统一三国吗?比起东吴的海上贸易,制造业,商业,北魏的屯田制,冶铁,纺织,陶瓷,制盐,街市商贸十分繁荣,蜀国是最弱的。
三国魏书记载,同一时期,魏国人口500余万,军队才25万,吴国人口230万,军队12万,社会是多方面发展的,而西蜀的劳动力却几乎绑在战车上,导致田地多半荒芜,手工业滞后,国家已经没有弹性。
刘璋旧臣李严,太了解巴蜀承受对外战争的能力了,多次劝阻诸葛亮说,西川完全可以凭天府之险要自守。先休兵养民,不要耗尽国力北伐,因激怒诸葛亮,诸葛亮拟了个阻碍刘备统一汉室大业的罪名,下令处死他,幸得百官求情,死罪免了,打入地牢。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途中天不假年,刘禅如梦初醒,后院养花俢草的安乐公日子结束了,但蜀国就留下一个烂摊子,他下令停止北伐,修缮都江堰,减少军户,让荒芜的田野重新长出秧苗。
群臣都不满诸葛亮生前的专权,李邈党羽在诸葛亮去世后上书诋毁诸葛亮,这是刘禅立威的好当口,刘禅下令处死李邈,群臣目瞪口呆,看着往日诸葛亮阴护下的安乐公,转变得如此剧烈。
诸葛亮走后,刘禅委任其长子诸葛瞻继任丞相,但刘禅渐渐发现诸葛瞻并没有父亲诸葛亮那般大志大谋,而且脾气和专横却比父亲大多了,权衡再三后刘禅废除独立丞相府制,把有才干的相府幕僚编入朝廷,其余遣散。
刘禅任用蒋琬俢政事,姜维负责军务,实行军政分开,改变了诸葛亮时期内外大权由丞相一人把持的局面,如此一来,诸葛瞻丞相大权被架空,只剩虚职。从丞相府拆分出来的重权,刘禅还派副职制衡,权力集中到了刘禅手上。
刘禅真相三国那么昏庸无道吗?
诸葛亮生前,平定南方孟获后又要北伐,17岁的刘禅就很难为情的说,相父南征才回来,又要北伐,而且先帝伐吴惨败,国力还没恢复,蜀国已经很疲惫,论人口,土地,钱粮赋税,魏国都比我们蜀国多好几倍,不能停歇几年吗?
诸葛亮苦口婆心劝导刘禅,王业不偏安,不统一汉室,成都凭险要只能守十年,实际是他走后,刘禅还支撑30多年。

在诸葛亮看来,百姓苦乐是次要的,托孤统一大业才是使命,抛开三国艺术美颜的诸葛亮,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谋臣,除了鞠躬尽瘁刘备的知遇之恩那闪光点,其他都乏善可陈,在实力对比面前,他真不识天意,汉室能衰败,说明汉朝气数已尽,人心在魏不在蜀,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不过是那个时代旧思想即将被淘汰的挽歌。
看看当时刘蜀和曹魏的谋士就知道,历史会选择后退还是前进?魏国谋士是各地方都有,而且自愿投奔,蜀国的谋士只有本土,还有曹操麾下有很多汉室旧臣追随,却没有汉献帝麾下的人追随刘备,诸葛亮知道,刘禅更知道。
再者,益州能不能做霸业的根基,一统天下,刘焉刘璋父子早就用经验早就告诉鸠占鹊巢的刘备,益州在治世可与天下共荣,乱世只能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承载不了霸业的使命,四朝元老的李严就因为经验之劝入狱 。
邓艾帅军杀入成都时,正是秧苗才下田的季节,成都禁卫军还有8万,武将要求死战,大臣郤正安排甲士护卫刘禅逃往东吴,刘禅摇头,打,成都就成一片废墟,庄家没了,百姓吃什么?江东孙浩也是冢中枯骨了 ,逃往那里能撑多久?
刘禅摔文武百官投降时,是做好司马昭杀他的准备的,备好收敛他的棺木,没想乐不思蜀救了他,还能在鹤壁的软禁中苟活了8年。
中国人的思想确实太古怪复杂,大部众生,明明是盛世做牛马,乱世当炮灰的普通人,却总是站在帝业的成败立场沉浮,吃萝卜咸菜的命,却患上帝业成王败寇的病。
假如我是蜀国百姓,我只会与百姓共情,而与百姓共情的君主,在渲染帝王情结者看来,却是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