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非遗玩跨界~沙河鸟笼×广州塔成功“出圈”!

当百年沙河鸟笼工艺融入现代地标广州塔将焕发何等光彩?这件作品,给你答案!近日,一款以广州塔为原型、采用传统沙河鸟笼工艺制

当百年沙河鸟笼工艺

融入现代地标广州塔

将焕发何等光彩?

这件作品,给你答案!

近日,一款以广州塔为原型、采用传统沙河鸟笼工艺制作的文创产品——流光溢彩竹编广州塔,在2025年广州公园(景区)文创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成品组“优秀奖”与“最受欢迎成品奖”。

这不仅是文创设计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匠心对话,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全新活力。

非遗跨界焕发新生

陈景华、薛杏桃夫妇是沙河鸟笼工艺的传承人,这款“流光溢彩竹编广州塔”文创作品便是他们的匠心之作。

“制作一个成品,需经历选料、打磨、穿笼、组装等数十道繁复工序。”陈景华介绍,选料是根基,必须采用3至5年的老毛竹,其竹材密度与韧性方能保证成品数十年不变形、不开裂。此后,每根竹条都需精细打磨至光滑无刺,最后全凭手工完成组装,不借一钉一铆,尽显传统智慧。

最引人注目的,是产品内部营造的“流光溢彩”效果。“我们就是想为老手艺注入新光彩,”谈及设计灵感,陈景华这样说道,“当幻彩的灯光透过竹编,营造出一种温柔又璀璨的效果,这种神韵与广州塔夜景是相互呼应的。”

“这款文创产品源于一次精准的帮扶对接。”薛杏桃回忆道,早前,在广州市驻禾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与广州城投集团达成项目合作,共同研发特色文创产品,这款广州塔文创产品正是双方携手结出的硕果。

这次合作,为沙河鸟笼这项传统工艺推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使其从服务于养鸟爱好者的精致器具,转型为走入大众视野的文创艺术品。

沙河鸟笼古艺今承

沙河鸟笼作为广笼的代表,它与中国北笼、南笼、川笼并称为“四大名笼”。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宣统年间的清远县沙河一带(今清新区禾云镇沙河片区)。

一个多世纪以来,沙河鸟笼以其技艺精湛、用料讲究、品质卓越而闻名,深受国内外鸟笼爱好者的追捧。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制作技艺,更是一代代手工艺人的匠心。正是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沙河鸟笼工艺先后被列入清远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拓展项目名录。

岁月流转,匠心雕琢。如今的沙河鸟笼,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养鸟工具,而被赋予了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成为清新一张闪亮且独特的文化名片。

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是传承的最佳路径。近年来,沙河鸟笼的传承者们积极寻求突破,将这项传统工艺巧妙地融入到家居行业中,开发出鸟笼灯饰、竹制家居产品、文创摆件等一系列创新产品。

“未来,我们计划将沙河鸟笼工艺与更多特色元素进行跨界融合,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成功‘出圈’,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薛杏桃展望道,“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持续创新,让沙河鸟笼工艺不仅被看见、被喜爱,更能被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清新发布编辑部

记者/编辑 | 李嘉琪

来源:清新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