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加速“新能源化”的今天,消费者的目光开始回到最本质的问题——车到底安不安全。近期,全新领克08 EM-P白车身正式交付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实验室),成为首个被纳入清华教学体系的新能源白车身。这一事件不仅让领克08 EM-P获得“中国汽车安全碰撞第一人”张金换教授的点赞,也让“中国车的安全实力”第一次以科研样本的形式被权威机构认可。
对于用户而言,这份清华级认证意味着安全不再只是口号,而是能够被验证的真实存在。领克08 EM-P以技术和数据,让“安心出行”成为可以量化的信任。

清华验证:科研视角下的安全标杆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被誉为中国汽车安全研究的“最高标准”,长期承担国家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测试任务。此次接收领克08 EM-P白车身作为研究样本,说明其安全设计已经达到了可作为教学与科研素材的技术水准。
领克08 EM-P基于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车身采用高强度钢与铝合金混合结构,比例高达75%。在关键部位,它使用2000MPa热成型钢与一体式硼钢门环结构,搭配“三叶草传力结构”与高刚性底盘框架,使碰撞能量更高效分散,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乘员舱侵入量,确保生存空间完整。
这套设计理念获得了国际权威认可——在2025版Euro NCAP测试中,领克08 EM-P荣获全五星评级,并位居全球插混车型总分第一。三十年前,张金换教授操刀了中国第一辆碰撞测试车,三十年后,从“中国第一撞”到“清华样本”,国产品牌已完成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全域安全体系:一场从结构到逻辑的升级
在领克的理念中,安全不仅是抗撞性,更是一种体系思维。全新08 EM-P推出的“全域安全+”体系,将结构安全、三电安全、主动防护与隐私安全整合成统一逻辑,实现从物理防御到智能协同的全维防护。
主动安全方面,全系配备激光雷达与千里浩瀚方案。实测数据显示,其AEB系统可在暴雨夜间110km/h下精准制动,在大雾环境中70km/h时有效避免碰撞;G-AES系统在极端环境中可连续完成两次避障操作,最高避让速度达130km/h。这意味着车辆不仅能“抗撞”,还懂得“避险”。
被动安全部分,领克08 EM-P延续沃尔沃级安全基因,采用高强度笼式结构及多层能量吸收路径,为乘员构筑坚固防线。无论是正面碰撞、侧向撞击还是柱碰场景中,车身稳定性始终如一,展现出扎实的工程底蕴。

电池安全与救援体系:新能源时代的底层守护
新能源车的最大安全挑战在于电池防护与事故救援。领克08 EM-P以“超纲技术”将这一难题系统化解决。其神盾金砖电池具备七维无热蔓延防控技术,并通过14mm高强度铝合金底护板进行结构强化,安全测试标准远超2026新国标。即便在严重碰撞下,也能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的表现。
事故发生后,车辆同样具备完善的应急机制。领克08 EM-P会自动解锁车门、弹出外把手,即便断电仍能通过应急开关开启;与此同时,E-call自动呼救系统会即时向救援中心发出警报,实现“从碰撞到救援”的闭环安全链。
车辆动态安全表现同样亮眼。凭借CCD电控减振系统与魔毯悬架组合,其麋鹿测试成绩高达81.1km/h。再配合BSV盲区影像与AVM全景环视系统,无论在夜间还是复杂路况中,都能保障驾驶者“看得见、控得稳、避得开”。

当新能源车的竞争从“谁更远”转向“谁更稳”时,领克08 EM-P以科研级安全标准成为行业典范。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品牌在安全技术上的突破,更象征着自主品牌正以工程实力重塑国际标准。对消费者而言,这份“清华背书”远比任何广告更具说服力。它让安全成为一种可验证的信任,也让用户真正感受到“科技为安全而生”。
新能源市场正在进入安全竞争的新阶段。领克08 EM-P不是第一个谈安全的品牌,却是第一个让安全进入学术体系的车型。在充满噱头的汽车话语中,领克用一次次实测与验证,让“中国车的硬气”成为有据可循的事实。安全,不是故事,而是实力的另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