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滋阴与驱寒有此二方,何必用桂附,六味?

我们都知道滋阴的中成药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还有一个滋阴更猛的“左归丸”。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滋阴名方“

我们都知道滋阴的中成药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还有一个滋阴更猛的“左归丸”。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滋阴名方“安火至圣汤”,本方出自陈士铎《石室秘录》阴治法,原文如下:

天师曰:阴治者,病症乃阴气不足,而阴邪又犯之也。如肾水虚寒,又感寒者;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是也。此等病,若认作阳证治之,则口渴而热益炽,必致削尽阴水,吐痰如絮,咳嗽不已,声哑声嘶,变成痨瘵。法当峻补其阴,则阴水足而火焰自消,骨髓清泰,上热余火俱归乌有矣。方用安火至圣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五钱,元参三钱,地骨皮三钱,丹皮一钱,沙参五钱,白芥子一钱,芡实五钱,车前子一钱,桑叶七片,水煎服。此方妙在全用纯阴之品,一直竟进肾宫,滋其匮乏,则焦急之形,不上焰于口舌皮毛之际,又加元参、地骨皮、沙参、丹皮之品,少清其骨髓中之内热,自然阴长阳消,不治阳而自安也,又何必更加柴胡以散之,而邪始去哉?此方乃治阴火自动者,神效。

若是阴寒无阳当又如何呢?恐怕最不缺的就是补阳之剂,如八味地黄丸,右归丸,等等。有没有更好的驱寒升阳之法呢?接下来是陈氏另一补阳驱寒思路,原文如下:若阴寒无火者,又不宜用此方(即安火至圣汤),当用祛寒至圣丹:肉桂一钱,附子一钱,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白术三钱,人参三钱,柴胡五分,水煎服。

此方之妙,用附、桂祛寒之药,加之于参、熟补阴之内,使阳得阴而有制,不至奔越沸腾,少加柴胡数分,则阴邪自散,又何必纯用麻黄、桂枝之类,铄尽真阴哉?况肾中之火,必得水而后生,以水非邪水,乃真水也。邪水可以犯心而立死,真水可以救心而长延,盖阳根于阴,而真阴肾水,实为真阳君相之火之母也。眉批:妙极。此方中加熟地、山萸,正是此意。恐人未知,故又表而出之。

倘只用附桂以祛寒,未尝不效,然而邪去而阴消,必然枯渴,苟或治之不得法,必有亡阳之症矣。愿人加意于水中补火,更于水中去邪也。张公曰:妙绝之论,发千古所未发。何以再赞高深?然尚有一方以参之: 前症乃阴虚火动也,用六味汤,似亦相宜。后症乃阴寒无火也,八味汤似亦可用。然而终不及天师二方,盖治阴之内,即留以治阳;而治阳之中,即藏于补阴也。有贫不能用人参者,用予后方可也。华君曰: 同传予法无异。

以上二方当用心去领悟,绝非以方套症,本文记录为专业中医大夫循读,亦是本人记录学习索引之用,切勿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