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深泽县西苑社区的"积分魔法":小积分如何唤醒大治理

在石家庄市深泽县西苑社区,居民王阿姨最近养成了新习惯——每天晨练时总会顺手捡起路边的矿泉水瓶。这个细微变化源于社区推行的

在石家庄市深泽县西苑社区,居民王阿姨最近养成了新习惯——每天晨练时总会顺手捡起路边的矿泉水瓶。这个细微变化源于社区推行的"积分制"治理:打扫楼道加5分,参与矛盾调解加10分,每攒满100分就能在党群服务中心兑换洗衣液或食用油。这种用"小奖励"撬动"大参与"的治理创新,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社区事务的旁观者变成共建者。

走进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张贴的积分兑换清单格外醒目。这里没有复杂的考核指标,居民只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等日常事务,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定制保温杯、毛巾等实用物资,成为调动居民积极性的"催化剂"。"上次用积分换的保温杯,冬天送孙子上学时正好用上。"李大爷展示着他的"战利品",脸上写满自豪。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机制,让社区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逐渐转向"干部群众一起干"。

深泽县委社会工作部在推进"党建+服务"融合时发现,单纯依靠行政动员难以持续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而积分制将抽象的社会责任转化为具象的积分累积,就像为社区治理装上了"进度条"。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的义诊活动中,主动维持秩序的居民能获得额外积分;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时,协助分发资料的志愿者也能计入服务时长。这种设计巧妙打破了公共服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困境,让政策落地有了群众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积分制正在向深水区探索。社区计划将议事协商、文化活动纳入积分范畴,居民对停车位规划、广场舞时间等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都能获得积分奖励。就像深泽湖驿站彩虹广场的文化惠民演出,原本只是政府"送戏下乡",现在通过积分激励,逐渐演变为居民自发组织的"四季村晚"。这种转变让基层治理既保持了政府引导的"主旋律",又奏响了群众参与的"交响乐"。

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机制延伸出更温暖的触角。居民可以用积分认领"微心愿":张奶奶需要代买降压药,李师傅想找人为老房子换灯泡……这些看似琐碎的需求,通过积分流转得到精准对接。正如外卖骑手在关爱活动中感慨的"心里暖暖的",这种互助模式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更培育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精神。

从交通安全宣传到健康义诊,从物资赠送到文化惠民,深泽县整合多方资源的治理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基层治理不是机械执行政策,而是需要找到那把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西苑社区的积分制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居民"共建共享"的热情。当每个人都能在社区建设中收获获得感,那些曾经棘手的治理难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