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不会吧,你竟然不知道中国十大地理标志产品?

原始人把生肉架在火上,油脂滴进柴火“滋滋”响,这是饮食文化头一口热气。后来半坡人用陶罐煮粟米,粥香漫过黄土路,中国人的“

原始人把生肉架在火上,油脂滴进柴火“滋滋”响,这是饮食文化头一口热气。

后来半坡人用陶罐煮粟米,粥香漫过黄土路,

中国人的“吃”,打一开始就和日子绑在一块儿。

苏轼在黄州炖东坡肉,慢火熬得油亮,写“慢着火,少着水”,

不是耍文墨,是贬谪里也要嚼出滋味。

清明江南摘新茶炒鸡蛋,端午裹粽子,吃的早不是填肚子,是记着该记的事。

如今过年,北方饺子裹硬币,老人瞅着孩子咬到就笑;

南方炖腊味,香飘半条街。

中国的饮食,从不是山珍海味堆的,是火塘边的暖,是诗里的念,

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过日子的本分。

今儿,跟诸位聊聊中国十大地理标志产品……

山西老陈醋

2004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其诞生可溯至商周“醯”官制醯,汉代“醋”名定型。

清顺治年间王来福创“夏伏晒、冬捞冰”陈酿法,

熏醅工艺赋予其棕褐光泽与焦香,

酸度≥6%却入口柔和,酯香、陈香交织,酸甜绵长,久存愈醇。

选高粱麸皮,经蒸酵熏淋陈五步,陈酿12月以上,

夏晒促酯化,冬冰提酸纯,一滴入魂,配面、凉拌皆宜,堪称“醋中黄金”,

山西人“老醯儿”的智慧尽在此间。

宁夏枸杞

2004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其诞生史可溯至西夏王母拐杖化枸杞的传说。

康熙西巡时,曾因食中卫杞农献上的枸杞酒而精神焕发,后封为贡品。

其粒大、皮薄、肉厚、籽少,色艳如玛瑙,甜而不腻。

泡水易上浮,入口回甘。

做法简朴:取十余粒枸杞,沸水冲泡,或配红枣、黄芪炖汤,滋阴养肾,堪称“塞上人参果”。

这红宝,是黄土地的馈赠,更是中国人养生的智慧结晶。

六安瓜片

诞生于1905年安徽六安齐山村,

源自“齐山云雾”茶,无芽无梗,单片成茶,形似瓜子,故名“瓜片”。

其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绿明澈,香气高浓清香。

制作需经扳片、炒片、三次烘焙等工序,尤以“拉老火”为要,炭火烘焙上百次,形成独特“霜色”。

2007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成为绿茶中唯一去芽梗的名茶,喝一口,便是千年茶史的浓缩。

烟台苹果

烟台苹果,始于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引入西洋苹果,

经百年改良成“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200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其皮薄个大、松脆甘冽,红富士占产量82.6%,10月下旬上市时糖分充足、果肉脆嫩;

金帅成熟后金黄香甜,小国光酸甜耐储。

典型如栖霞红富士,个大色艳、酸甜适口,曾随王亚平“飞天”,成为“太空苹果”。

这口“果真出色”的滋味,

是170年栽培史的沉淀,更是百万人果农的饭碗与荣光。

阳澄湖大闸蟹

传奇始于大禹治水时期,督工巴解率众以沸水烫“夹人虫”,

首尝其鲜,遂将“虫”字镇于“解”下,得名“蟹”。

2005年,它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20年再登农产品地理标志榜。

其形四绝:

青背如镜、白肚似玉、黄毛挺拔、金爪有力,

蒸后雌黄如金、雄膏若玉,肉质清甜带碱香。

最妙是清蒸法——姜葱铺底,沸水蒸15分钟,蘸醋姜汁,鲜味直冲天灵盖。

九月吃雌,十月选雄,这口“蟹中之王”,

是四千年敢为人先的鲜,更是中国人舌尖上的地理诗。

赣南脐橙

诞生藏着“天意”与“人谋”。

1820年巴西修道院一棵橙子树因基因突变结出无籽“脐橙”,一亿分之一的奇迹,

后经美国嫁接技术普及,1970年袁守根将其引入赣南,经40年改良,终成“黄金果”。

2004年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果皮橙红如霞,果肉脆嫩化渣,甜中带三分微酸,咬开汁水四溢,维生素C含量爆表。

简单吃法:

盐蒸脐橙止咳、脐橙苹果热茶暖冬,或直接剥食,甜润直抵喉舌。

五常大米

源自唐初渤海国,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引朝鲜族人种稻,

封为贡米专供皇室,因“五常”地名源自儒家“仁义礼智信”得名。

2003年5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原产地域保护,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米粒长6-7毫米,鹰钩嘴、清白透亮,

蒸煮后油亮软糯,冷饭不回生,嚼劲足、香气浓,配菜不抢味,单吃亦甘润。

做法简单:米水1:1.2浸泡30分钟,蒸煮后焖10分钟即成。

慈禧曾言“非此米不进食”,虽无正史记载,但民间传颂至今。

如今位列全国大米类第一,是真“帝王粮”的现代传承。

武夷岩茶

始于明末清初,制茶工艺经千锤百炼,集“晒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15道工序于一体。

2002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制作技艺列非遗。

乾隆夜读时品此茶,称其“骨鲠”在喉,岩韵即由此生,

岩骨如铁,花香似雾,汤色橙黄透亮,叶底“三红七绿”似琥珀缀翠。

其形似蜻蜓头,色如铁青带褐油润,入口醇厚如蜜,回甘悠长似泉。

冲泡需用盖碗,100℃沸水激香,前泡半分钟出汤,后泡逐次延时。

肉桂辛锐如桂皮,水仙清幽似兰香,

四大名枞“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各具奇韵。

安溪铁观音

清雍正年间,安溪西坪茶农魏荫晨昏敬茶,梦获石隙茶树,移植铁鼎育出“铁观音”。

乾隆六年,王士让献茶内廷,因茶“乌润似铁,香韵如观音”,获御赐茶名。

这泡穿越三百年的茶,如今仍带着海丝路上的咸香。

铁观音的魂在“观音韵”——茶汤金黄如琥珀,七泡余香绕喉,入口先是兰花香冲顶,

末了回甘如清泉渗喉。

正炒工艺讲究“看天做青”,摇青三遍至青气散尽,火候轻烘锁住自然香。

2004年它入选国家地理标志,2022年更成全球农遗,是茶中活化石。

这茶不矫情,山泉一泡便现真章。

老茶客爱它“活”劲儿,新茶客迷它“鲜”气。

吐鲁番葡萄

可追溯至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两千年前已有种植记载。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东晋葡萄果穗、

葡萄干及《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残件,证实高昌时期葡萄种植已具规模。

玄奘西行时,高昌王麹文泰以葡萄美酒相待,

火焰山下葡萄沟的灌溉系统与坎儿井技术,为葡萄生长提供绝佳条件。

2003年,吐鲁番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甜度高达22%-24%,如“珍珠”般晶莹;

马奶子葡萄形似马乳,带玫瑰香;玻璃翠则脆嫩清甜。

要我说,这吃食里头藏的哪里是滋味,分明是人情世故。

您看那醋里酿的是山西人的倔,枸杞里泡的是西北人的韧,

一碗米一叶茶,嚼着嚼着就嚼出了千百年的日子。

所以呀,咱吃的不是特产,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活法,

您夹一筷子,他舀一勺,这文化,就在锅碗瓢盆里叮当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