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女主之路为什么走不通了

娃哈哈的事情还在继续,宗家大小姐依然坚定的走在她的大女主之路上。10月23日,宏胜系的一则品牌续用通知,宣告了仅存在41

娃哈哈的事情还在继续,宗家大小姐依然坚定的走在她的大女主之路上。

10月23日,宏胜系的一则品牌续用通知,宣告了仅存在41天的娃小宗,实质上已经夭折,而舆论对于大小姐的态度,与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分化。

大小姐之前受到全网的普遍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友们热衷于看到一个大女主的复仇爽文:面对着道貌岸然的老爹,和心狠手辣的后妈,嫡长女忍辱负重多年,卧薪尝胆,精心谋划,终于在掌权之后,对老爹和后妈进行了全面清算,不仅捍卫了家族尊严,也守住了家族企业,属于是家庭事业双丰收,更有人高呼,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又一次胜利,是对父权社会框架的反击。

但是爽文就是爽文,是经不起现实逻推敲的。大女主人设之所以会让网友们有爽感,是因为其无限强化了女主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弱化了社会规则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让很多人产生一种误解,就是,从前只是我心慈手软,才会让恶人耀武扬威,如今的我已经觉醒,决心向一切不符合我心意的人和事开火,只要我手段强硬,我就能无视一切规则的约束,我就能赢。

但是这里面最大的bug就在于,小说里反派的失败,都是作者写出来的剧情,反派们都只会按照常规的套路,坐等女主打破规则来收拾他们,而现实中的利益集团可不会这么傻。规则是个中立的工具,无论是对反派还是女主,规则都会一视同仁的进行约束和保护,女主可以不遵守规则,那反派自然也可以不遵守,甚至比女主更先动手,不会坐等你大女主清理门户的。

从媒体和法院公布的消息来看,大小姐在两个重大问题上,都破坏了规则。

首先就是她拒绝履行信托的出资义务,这是直接引发娃哈哈宫斗事件的导火索。

这里面就有个问题了,按理说,宗老不可能不知道女儿对于后妈心中有恨,他自己明明也可以完成信托的设立,或者安排个其他亲信来负责打款,为什么偏偏就要指定大小姐来完成这最后一步呢?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吗?倘若宗老在设立信托之初就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宗家也许就不会闹到今天这一步了。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叫做先帝贬臣,嗣君擢臣,意思是,老皇帝在去世前,会把一些得力大臣贬职流放,然后等新皇帝继位之后再提拔他们,以此来笼络这些大臣的忠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人主初政,必褒录先朝贬斥之臣,所以慰人心而养人望,亦政治之常经也,说明这个套路已然在封建王朝里形成了一个固定流程了。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既然这套流程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什么在历史上,君臣之间还要乐此不疲的一遍一遍的走流程呢?

答案是,新皇帝需要这么一套规则,来降低对重臣们的管理成本。其中的逻辑在于,从形式上来看,是皇帝先释放出了善意,有恩于大臣。倘若这个大臣之后有了贰心,与皇帝的意愿相左,全天下的人,无论是真心谴责还是借机发难,都会有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说辞,要想收拾这位大臣也会变得更简单一些。

这套逻辑同样也适用于娃哈哈事件。抛开道德不谈,仅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看,后妈是娃哈哈集团的元老,是真正的实权派人物,她的派系在集团里有很强大的势力。作为集团的继承人,倘若大小姐能够遵从父亲的遗愿,完成信托的最后一步,不仅向公司内外展示了其企业家格局,安抚了集团内部的各派利益群体,同时也是一种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以巨额资产为代价,让后妈安心让渡权利,不要给大小姐的接班使绊子。

此外,娃哈哈所处的赛道也很关键。作为大众快消品,企业的品牌与口碑,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是直接挂钩的。而娃哈哈这个品牌,已经与宗家,确切的说是与宗老牢牢绑定了,最有利的证明就是宗老去世那一年,出于对宗老的缅怀,消费者疯狂抢购娃哈哈的产品,致使娃哈哈下滑多年的业绩重回历史巅峰。

只不过大小姐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在信托出资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不仅把宗家的家丑翻了个底朝天,还严重损害了娃哈哈集团的商业利益。现在的局面可谓是内忧外患,信托诉讼只是个引子,其根源还是在于大女主的处事风格。

如果说信托案件和权力斗争的焦点还在于家族内部的话,那股权回购纠纷和商标纠纷,则是与民争利和与国争利了。

杭州国资在整个事件中,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低调,这其实已经表达了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了。对于政府而言,娃哈哈的历史遗留问题,只要法律层面允许,可以继续搁置下去不予追究,只要企业继续稳定经营,保住了就业,保住了税收,政府是愿意支持大小姐这个正统继承人的。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没有非常正当的理由,后妈是不敢在公司的主导权上与大小姐一争高下的。要说原因也很直白,在既得利益格局下,政府也倾向于维护现有规则,安安心心的搞企业,任何破坏现有秩序的行为,国资都不会轻易答应的。

而大小姐的强硬做派,在打破规则的同时,也打破了一直以来稳定的利益格局。不稳定几意味着会有不可控的风险,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这显然不是国资想看到的。

站在子女和家庭的角度,大小姐的很多行为,老百姓们都是可以共情的,这也是舆论在起初倒向大小姐一边的重要原因,但是时间一长大家就发现了,一味强硬而不权衡,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还会把事情的走向推向反方向。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哪怕是朱元璋这样的顶级强者,也得探究一下规则的边界,而区区一个朱允炆,又怎么敢明目张胆的对藩王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