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明主题,说说《轻于鸿毛》的女性角色。
佟丽娅演的文艺知性女,性子软、不敢冲突、过于讲文明讲礼貌,总是以体面懂事的外壳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属于“女性都市常见病”了。
相比之下,另一边宋佳演的李鱼,更加有咂摸的空间。咱们就从李鱼很直给的一句台词说起——“是,我粗鲁,既做不了老爷们儿,也做不了小女人,你从一开始就看不起我。”她看似坚强不催、大大咧咧,但其实内伤特别重,她有非常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她不得不像一个别人不敢欺负的爷们儿,但又并不能打心底接受自己“不像个女人”,这源于严酷的生存环境和传统性别规训共同塑造出来的一种错位。
她没有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幸运,她不得不学会和底层的三教九流打交道,迫不得已时主动发起暴力冲突也不在话下,所以看到沈飞鸿,她很自然生出这样的疑问——“性子这么软,是怎么存活到现在的?”
听来一句吐槽,看似是嘲笑,实则出于陌生,也出于羡慕。她们两个性格迥异、表面互相看不惯,其实是互相羡慕的,因为各自身上有自己没有却渴望拥有的一面。沈飞鸿倒希望自己能粗粝点呢,而李鱼呢,她是希望自己可以“小女人”一点的,这样她就可以“像个女人”,这样也许婚姻就不会失败了,就不会孤苦伶仃了。你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西弗斯式困局,都觉得自己得到达那个山顶、那个彼岸才是完整的,而往往忽略掉自己本身就有的闪光点。那些闪光点,大概率是你自己觉得稀松平常、如呼吸一般的平常之物,在别人看来却熠熠生辉。
看着李鱼,我想到了最近因为老公不检点而登上娱乐头版的那英。她亲口说过,感谢老公让她像一个女人。早年高峰出轨,那姐就已诚恳反思,是自己给的关怀和温柔太少了,才让男人抵挡不住外边的诱惑……看到李鱼和沈飞鸿相处的画面,我甚至想到了《浪姐2》里那英看杨钰莹的眼神,那绝对是我在她脸上看到过的最复杂的眼神,谁叫对面的杨钰莹是“标准女人”的化身呢?虽然那英彪悍、有名、有才华、有人缘,她有那么多的优点,她那么厉害,但想必她依然觉得自己有一个巨大的缺,那就是距离“真正的女人”有一定的距离,自己需要做很多很多去弥补那个缺,所以在两性关系中就比较容易自我PUA,对于另一半也会生出一些额外的珍惜和感激——“感谢他收留了我,感谢他让我像个女人。”
对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导致了一种恒久的自我匮乏感,匮乏就容易向外求,向外求就必然会呈现这种景象——即便是根烂树枝,也得紧紧抓住,因为害怕自己一松手就跌落谷底。
用学术黑话来说就是:感谢他让我获得了一种服从“大他者”的安心,一种“咱也有人疼”的荣耀感和归属感,从此,我不再是“正确框架”之外的怪胎。而李鱼实则更悲情,看似一点不恋爱脑,顶着金刚不坏之身顽强生活,其实依然为其所困,她也会认为自己是晦气的,她也会认为自己左右不是人,对于那些以传统标准为标尺的判决,她是下意识认同的。她只是把对自己的不满意和对被怜爱的渴望藏在了铠甲之下。
她不是不想向外求,而是觉得求也没用,她不是不想撒娇,而是不觉得自己有这样的资格和能力,真要去求了那不是东施效颦惹人笑话?她不是自洽,她是觉得自己只配呆在山底、烂在谷底,这是无望和无助之下的破罐儿破摔。
其实,纵观你的周围,也许李鱼的数量更多,她们已经年老,她们坚强半生,她们是短视频里对老公和孩子横眉冷对的彪悍主妇,但与此同时,她们也可能是社会新闻里疯狂追星、说自己此生从未有过爱情的悲情女人,深埋于心底的被温柔对待的渴望让她们成为了杀猪盘的盘中餐。
总之,那英也好,李鱼也好,不同的防御工事背后,藏着同样的性别认同危机,她们会不约而同发出叩问——“我是不是太不像个女人了。大家都说我直爽、彪悍、坚强、能干,但像爷们儿的这一面,是习惯了、是不得不,本身并没有觉得这样多好多荣耀啊。”可还是那句话,你习以为常的部分往往是你的天然魅力点所在。其实根本不需要费劲巴拉推石上山,你有你自己的山顶啊亲!至于所谓小女人的一面,你本来就有,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你给她打上了一些不允许的封印,你需要做的是打开这个封印,而非通过紧抓另一个人来成全她的存在。李鱼们,本自具足不是一个鸡汤,你本来就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