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亨利护照指数显示,中国护照目前可以免签或落地签8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第60位。表面上看,这个数字似乎不算少,但与新加坡免签193个目的地、日本免签190个目的地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目前,中国护照的免签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而欧美等主流发达国家的大门依然需要繁琐的签证程序。为什么发达国家至今不敢对中国开放免签呢?
非法滞留的隐忧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否对一个国家开放免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可控性”——也就是对入境人员的管理和信任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一旦开放免签,入境人数将以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潜在的“非法滞留”风险也会成倍放大。
近年来,部分中国公民在境外非法滞留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一些中国旅游团抵达澳大利亚后,个别成员“突然失踪”,留在当地从事打工或其他活动,成为“黑工”。这些个案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在移民管理部门眼中却是一种高风险信号。

发达国家在评估免签对象时,通常会根据该国的经济水平、治安状况、出入境历史记录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一旦发现申请国存在较高比例的“非法滞留”或“逾期居留”问题,开放免签的可能性就会大幅下降。
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国家的谨慎并非针对中国,而是基于移民管理的现实逻辑。对于他们来说,签证制度是维护边境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一道防线,一旦放松,后果难以控制。
庞大的人口流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哪怕只有1%的人选择出境旅游,那也是1400万人。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中小发达国家来说,几乎相当于他们全国人口的总和。这意味着,一旦这些国家对中国全面开放免签,短期内将面临巨大的旅游接待压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匈牙利。1990年初期,中匈之间互免签证,匈牙利成为欧洲对中国人唯一免签国家。结果在短时间内就迎来了大量中国游客,机场、酒店、景点一度超负荷运转。原本试图通过免签刺激经济的政策,最终因为“消化不良”而被迫终止。

这类经验让许多发达国家更加谨慎。对于旅游业发达但国土面积有限的欧洲国家来说,开放免签意味着要在短时间内承受庞大的客流压力、治安挑战和管理成本,而这些风险显然不是他们愿意轻易承担的。
此外,还有一个更隐蔽的担忧:人口迁移的不可逆性。一旦出现大规模移民潮或长期居留倾向,社会结构、劳动力市场、福利体系都会受到冲击。对这些社会高度稳定、制度严密的发达国家而言,这种风险无法忽视。
签证制度的“隐形门槛”很多国人抱怨签证难办、周期长、材料繁琐。事实上,签证制度本身就不仅仅是一道手续,而是发达国家用来“筛选”入境者的重要机制。
通过签证程序,国家能够了解申请人的职业、收入、资产、出行目的、家庭关系等背景信息,从而评估其可信度与回国意愿。这种“有条件准入”的机制,实际上起到了防止滥用、控制风险的作用。

而一旦免签,意味着入境门槛完全消失,对方就无法在入境前进行筛选,只能在入境后加强监管,管理成本和风险都会急剧上升。更关键的是,中国目前的护照签发数量庞大,持有人背景复杂,既有企业家、科研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小商贩甚至无业人员。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要在这种复杂人群中区分“游客”与“潜在滞留者”,几乎不可能。因此,他们宁愿让签证程序成为一种“预防机制”,用时间和程序来换取安全与可控。
身份规划成为新趋势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跨国出行、开展国际业务或希望让子女获得更国际化教育的人来说,中国护照免签目的地少确实是一种限制。签证过程漫长、结果不确定,往往会错失商机或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另一种更高效、更稳妥的解决方案——通过合法身份规划,让自己拥有“说走就走”的自由。在当前的全球政策格局下,这种规划并不意味着“移民定居”,更多是一种灵活的身份配置。
希腊投资25万欧元购买当地房产,就能全家获得希腊居留许可,畅行29个申根国家。希腊无移民监,中国人可以在当地经商、居住或仅作为“第二居所”使用。
马耳他是全球唯一集欧盟、申根区、欧元区、英联邦四重身份于一体的国家。通过购房或租房的方式即可一步到位获得永居卡,并可实现“一人申请,四代同行”。这意味着不仅夫妻和子女,连双方父母都能同时移居。
葡萄牙以基金投资方式获得居留卡,后期可申请护照,成为欧盟公民。对希望在欧洲生活、教育或经商的人来说,这是一条通畅且稳定的路径。

如今,巴拿马正在成为新的焦点。巴拿马作为连接南北美洲的战略要地,不仅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一个安全、稳定的美元经济体。通过投资30万美元购买当地房产,即可获得永久居留权,同时拿到巴拿马国民ID和旅行护照。
这个护照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可以与中国国籍共存——并非双重国籍,而是一种“旅行护照”形式,需同时使用。拥有它的中国公民,可以免签前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申根区、英国、新加坡等主流发达国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巴拿马身份的灵活度极高:房产和身份不绑定,投资者持有五年后可自由出售房产、收回资金,而居留权依然有效。对于频繁参与国际业务的企业主、跨境贸易人士或有税务规划需求的人来说,巴拿马的制度堪称高性价比典范。
该国实行属地征税原则,本地外收入免税,同时也是“在岸离岸中心”,政策稳定、审查宽松。孩子还可以凭借这一身份回国以“华侨生”身份参加联考,获得更多教育机会。在如今全球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巴拿马无疑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安全、合法且灵活的“出行新通道”。

发达国家不敢对中国免签,根源并不在于歧视,而是制度、安全和风险的考量。庞大的人口体量、潜在的滞留风险、不可控的流动性,都让他们在“开放”与“防范”之间保持高度警惕。
但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全球化脚步并未停下。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身份规划的方式,找到一条更自主、更高效的出行道路。当签证制度成为壁垒,身份规划就成了钥匙。真正的“说走就走”,不再依赖他国的许可,而是靠自己的布局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