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别骂年轻人不婚不育了!2025最新数据真相:现实比你想的更残酷

经济压力与性别歧视交织,当代年轻人的婚育困境并非一句“不愿”所能概括。“我自己每天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刷求职网站,因为我没有

经济压力与性别歧视交织,当代年轻人的婚育困境并非一句“不愿”所能概括。

“我自己每天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刷求职网站,因为我没有存款,失业的状态让我陷入生存焦虑。在这状态下,我是没有办法结婚甚至生孩子的,因为我连自己的温饱都没能彻底保证。”一位24岁的年轻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

这番话道出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声。2025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个全球现象:每五人中就有一人预计无法实现期望的子女数量,而这并非因为他们拒绝为人父母,而是经济压力和社会障碍所致。

01 现实压力,年轻人婚育路上的“拦路虎”

“高昂的育儿成本、职业不稳定、住房压力、对世界现状的忧虑,以及缺乏合适伴侣”,联合国人口基金报告指出,经济不稳定与性别歧视的恶性结合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数据描绘出一幅严峻的图景:超半数受访者表示经济问题阻碍了他们实现理想中的生育数量。

这在中国也不例外,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1883万人崩跌至2024年的954万人,最近三年更连续出现出生人口不及死亡的“生不如死”现象。

在江蘇一所高校任職的楊老師坦言:“過去自己吃過的苦,肯定想要下一代少吃一點,這些就會需要金錢來支撐。”

住房压力也成为青年婚姻决策的关键因素。《中国青年研究》期刊研究结果显示,“住房在影响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的同时,客观上决定了青年在婚姻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影响了青年的婚姻决策”。

02 心态变迁,从“趋利避害”到“不确定性不耐受”

2025年4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成年人与在校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报告》揭示了年轻人群体的消极婚育观。

在大学生群体中,认为“拥有婚姻不重要”的占比为51.8%,认为“生育子女不重要”的占比更是高达59.4%。

该报告的主要设计人陈祉妍教授分析认为,现实压力并非主因,心态观念固化、网络信息茧房、成长心理创伤及对不确定性容忍度降低,才是核心原因。

“今天年轻人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是在后退的,”陈祉妍解释,“爱一个人的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对于能承受不确定性的个体而言,这是挑战也是幸福。但对于难以承受不确定性的个体而言,就会引发强烈的损失厌恶。”

信息茧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避害心理。“如果网上都在说生孩子很痛,养孩子很辛苦,婚姻不幸福,年轻人当然会趋利避害,避免进入婚姻和生孩子。”陈祉妍补充道。

03 性别差异,女性为何更抗拒婚育?

婚育观调查报告显示,性别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不想要孩子。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在生育和育儿过程中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而女性可能预见到自己将独自承担大部分的育儿压力,这种家庭责任分担不均使她们对恋爱、结婚和生育产生担忧。

职场中的婚育歧视更是雪上加霜。2025年3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求职被问及婚育的比例升至62.5%,较去年高出13.7%。

“已婚未育和30岁+的未婚,这两类女性是被歧视的重点人群,”一位互联网企业的资深产品经理透露,“企业拒绝你时,不会直接告诉你是因为婚育原因,因为很容易‘被挂网上去’。”

看着年轻人挣扎在婚育门槛前,一位过来人困惑地问道:“有些年轻人,找对象‘等、靠、要’?”他回忆起童年时村里的光棍安安,袖手倚着大树,对长辈说:“叔,你给我说个媳妇啊。”

如今的年轻人是否也像安安一样,在自己的婚恋大事上袖手旁观?欢迎读者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你是如何面对婚恋问题的?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