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修行,是完全相反的两件事。
你学习得越久,知识和学问就会越多。但修行不一样,修行得越久,你的各种习气和生活需求,就会越少。
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有的口口相传,有的记载在书本上,几千年来,光我们中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知识,就浩若烟海,几辈子也学不完。
所以庄子说:“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顶多不过百年,但知识是无限的,尤其是在现在信息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你如果还想努力学习知识,那只能以失败告终,还会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所以我们古人重视修行,不重视学习知识,那只是“记问之学”,而修行所得到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智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知识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并且往往还会有后遗症。
《庄子》上讲:“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欲是什么?就是贪得无厌,欲望无穷。天机是什么?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灵性和智慧。也就是说, 一个人欲望越大的,他的智慧就越少;相反,一个人的智慧越多,他的欲望就越小。

所以修行的过程,就是欲望逐渐降低,智慧逐渐增长的一个过程。你欲望降低一点,智慧就会增长一点,而智慧增长一点,你又能看破很多事情,看破欲望的虚幻,欲望就又会降低一点。
所以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就看他的欲望大小,看他是不是对衣食住行等外物的要求还很强烈。
真正的修行人,对名闻利养是很淡泊的,根本不会重视那些身外之物。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修行人,却很在意吃穿,吃饭要讲究,穿衣要讲究,分别心还很强,还爱慕虚荣,那他肯定是个假修行。
随着修行的深入,你的内在精神世界越来越充满,而对外界物质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小,衣食住行等等方面,一切随缘,怎么都行,怎么都无所谓。什么好吃难吃?什么好看难看?一切都是越简单越好。

比如在吃的方面吧,五谷杂粮,家常便饭,就是最好的了,一碗小米粥,就胜过几百上千元的营养品。但不修行的人,他就没这个智慧,他就觉得饭店里那个重口味的饭菜好吃,他就觉得营养品、保健品能给他带来营养,他就觉得喝小米粥、就咸菜吃馒头,太老土。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种食品添加剂,也正是为了满足世人的这些欲望。大家在饮苦食毒,还觉得是美味。而修行人看这些人,就好像人在看狗吃屎一样,狗吃得很香,但人却嗤之以鼻。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如果一个人说他是修行人,他是学传统文化的人,但还天天想着吃的、穿的,还因衣服饮食不好而感到羞耻,那就没必要和他谈论学问和修行了,因为他的智慧还没开,只是做表面学问而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