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永乐大典》有多震撼!你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永乐大典》这东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它编成的时候,欧洲人还在中世纪的泥潭里打转,咱们已经搞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

《永乐大典》这东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它编成的时候,欧洲人还在中世纪的泥潭里打转,咱们已经搞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备份盘”。

这事儿得从朱棣说起。这人夺了侄子的皇位,心里总有点不踏实,想干件前无古人的大事证明自己。公元1403年,他召来解缙,说要编一部“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书。意思很简单:把天下书都揉一块儿,让后人知道我大明朝多厉害。

你可能不知道,最早负责编书的解缙,一开始压根没get到朱棣的点。他拉了百来号人,一年就交了差,取名《文献大成》。朱棣一看就火了 —— 这才多大点体量?骂了解缙一顿,换了团队,让姚广孝牵头,加派人手到3000多,连写字的书吏都挑了最顶尖的。

更关键的是编纂思路。他们不用传统的分类法,改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简单说,就是按拼音(当时叫“韵部”)查字,每个字下面挂着所有相关的文献,从经史子集到医卜星相,甚至民间小调都往里塞。比如查“茶”字,你能看到《茶经》的全文,还有各地种茶的偏方,甚至元曲里唱茶的段子。

《永乐大典》有多大?其内容包含:原书 22877 卷 + 目录 60 卷 = 11095 册;参与编纂者 3000 + 人;耗时 5 年;约3.7亿字,相当于把20部《四库全书》的内容塞进一部书里。

但这书命太苦了。原书(永乐正本)编完后就没了踪影,有人说随嘉靖帝殉葬了,至今没找到。咱们现在能看到的,全是嘉靖年间抄的副本。可这副本也没能幸免:鸦片战争时被抢,八国联军烧了翰林院,几千册书要么成了灰烬,要么被洋人捆成炸药包的填充物。

如果告诉你,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永乐大典》,还不到原书的 1/13(现存约400册,散落在 10多个国家),你信吗?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编书时讲究 “一字不改”,哪怕是错字都照抄原文,这种对知识的敬畏,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动容。

全球残本分布(现存约4%) 中国:国图222册(含台北故宫62册) 日韩:东洋文库等藏38册 欧美:大英图书馆51册,美国会图书馆40册 德国:德国汉堡大学藏卷被二战炮火焚毁

2018年,巴黎拍卖行惊现“湖”字卷(2268-2269卷)。国家文物局紧急筹资,以亿元天价赎回。当它与国图藏“湖”字卷合璧时,断裂300年的知识脉络重新跳动。

更震撼的是莱州“门”字卷:专家从中复原出67种失传纹样,成为故宫修复太和殿彩绘的密码。

而杭州版本馆的尝试更富野心——用裸眼3D技术将《大典》投射成星河,观众指尖轻触,便能翻阅“医”字卷的明代药方、“辽”字卷的烟台古港图。

那些散落在海外的残卷,有的被当成装饰画挂在墙上,有的成了私人藏书馆的镇馆之宝。但每次有新的残卷被发现,学界都跟过年似的 —— 毕竟,那里面可能藏着早已失传的药方、乐谱,甚至是某个被遗忘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