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另一种典型的讨人嫌操作,是只抛问题,不带附件。
可以称之为,随地大小扔。

工作上遇到问题,有了挑战,不做任何的处理,也不附带任何靠谱的支持材料,就直接抛给其他人。意思就是,没有尝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提出任何初步的思路或假设,更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案的选项。甚至于,连一个靠谱的建议都没有。只是告诉别人:老兄这里有个坑,你看着办吧。
一边乱抛问题,一边还觉得自己很谦虚:看吧,我承认自己干不了,可真是一点都不骄傲。
拜托,既搞不清楚状况,又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骄傲的本钱?既然没资格骄傲,那么谦虚又从何谈起?
没有骄傲资本的谦虚,就是假谦虚,就是虚伪。
事情卡在了某个环节,求助的目的是寻求突破,解决问题,不是找替工,更不是找替死鬼。因此,在正常的合作关系中,我们向他人求助时,带着自己的思考,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这至少能够展示出你的诚意:自己虽然能力不够,但已经尽力。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你处于考官的角色,抛出问题,是在考察对方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对方非常清楚地知道,他这是在接受测试。你的身份和形势地位决定了,他会调动所有的资源,来展示自己。这时候自然不会觉得你讨厌。但我们工作中的绝大部分时候,显然都不属于这种情形。
在日常协作中,这种“只抛问题,不带附件”的操作,十足讨人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以及责任的推卸。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思考责任,完全转嫁给别人。对方需要从零开始,去理解背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相对于共同探讨一个已有初步方向的问题,这要耗费数倍的心力。
要避免这些讨人嫌操作,关键在于负责任的思维。不仅仅是对已经外显的工作负责任,也要对想法负责任。当你准备向他人提出一个问题或分享一个想法时,不妨先在自己心里过一遍。
先尝试自己寻找答案,明确卡在哪一环。实在解决不了,也要整理之后,再向他人求助。需要整理的东西,包括问题的概要描述,前因后果,背景信息,可能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判断等等。让对方快速了解事情,而不是陷入云里雾里。也要清楚自己求助的目的,是希望对方提供信息,帮助决策,还是只是给一些参考意见。目标清晰,才能精准表达。
归根结底,工作上与人协作的基础,是互相尊重和共担责任。而不是碰到问题就随手扔,不加任何思考。芥菜树下看,那样不仅仅是讨人嫌的问题。还会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萎缩。
带着思考与解决方案去沟通,我们才能越来越靠谱,也越来越值得信赖。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