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由长庆油田主导,联合东方物探中油奥博公司共同实施的国内首口自主研发一次性可溶光纤水平井吸水剖面测试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光纤测井技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这项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对一次性光纤测井核心工艺的长期垄断,为老油田挖潜增效与非常规油气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井下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压力巨大的恶劣环境中,一根细如发丝的光纤在水平井中蜿蜒前行,实时传回地下油藏的动态数据,完成任务后自动溶解,不留痕迹。

01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的历史性时刻
2025年9月21日,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国内首口一次性可溶光纤水平井泵送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从光纤入井到泵送至3400米目的层并完成数据回传,全程仅用2.5小时,效率较传统套外光缆模式提升3倍以上。
一次性可溶光纤测井技术是光纤监测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技术以裸光纤替代传统井下光缆,通过常规泵送设备随清水或滑溜水送入目标层段,大幅简化作业流程。
监测任务完成后,光纤可自行降解,具备低成本、无残留的优势。
试验中,一次性可溶光纤在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下保持稳定,连续传输数据36小时,任务结束后在井筒中自动降解,避免了传统光缆遗留问题。传回的动态数据为分析油藏渗透率分布、优化压裂参数提供了关键依据。
此次成功并非偶然。2022年6月,长庆油田在陕北油区开展的一口石油评价井技术攻关试验,已经为国内光纤监测技术奠定了基础。那项试验给3000米以下的井底装上了“听诊器”,实现对压裂和生产过程中温度、声波的实时监听。
02研发历程,从合作攻关到技术超越
中油奥博与长庆油田的合作源远流长。2024年7月15日,双方在西安签订创新联合体框架协议并举行“光纤传感技术应用研究所”的揭牌仪式。这一合作模式为一次性可溶光纤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2年7月,中油奥博在长庆油田成功完成首口深井和水平井滑套外的光缆下井监测,通过监测压裂—返排—产液等全生命周期数据,为解决该井产能变化问题提供支持。
同年,中油奥博在长庆油田王窑南三维项目开展井地联合研究工作,首次完成国内陆上7口井的光纤3D-VSP与三维地震联合同步采集,实现陆上黄土塬区光纤3D-VSP成像“从0到1”的突破。
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中油奥博的方案具备降解周期灵活可调、成本更低、温度数据采集精度更高三大优势,能够适配多种开发场景。
03应用前景,革命性技术开启新可能
一次性可溶光纤技术为老油田挖潜增效与非常规油气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非常规和老油气田开发对“微幅度构造、微小断裂、微薄储层”地震描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十四五”期间,东方物探积极应对“一非一老”领域带来的更“微观”挑战,加速物探由“地面三维探测”向“井地立体探测”不断迈进。
这项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监测阶段,更体现在整个作业流程的简化。传统水平井测井需要通过爬行器或连续油管输送检测光缆,但光缆长度越长重量越大,过深的位置往往无法到达。
而一次性可溶光纤通过泵送方式入井,避免了这些限制。
一次性可溶光纤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当前油藏开发中“监测难度大、作业成本高、井筒遗留隐患多”等痛点。在井下复杂环境中,试验中的一次性可溶光纤展现出“柔韧兼备”的特性,能够经受住高压与拉力的极限考验,实现连续36个小时稳定工作,可靠传输数据。
从2022年首次完成国内陆上7口井的光纤3D-VSP与三维地震联合同步采集,到2025年成功实施国内首口一次性可溶光纤水平井测试,我国光纤测井技术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技术领跑的跨越。
随着一次性可溶光纤溶解性能的系统性定量评价展开,这项技术将在更多油气田应用中展现其价值,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