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学教育界,“五院四系”是一个神圣而传奇的符号。它们曾是无数法学学子心中的“圣地”,但随着时代变迁,新兴高校的崛起和学科评估的洗牌,有人开始质疑:这些传统豪门是否依然稳坐法学界的“铁王座”?今天,我们从历史传承、学科实力和就业前景三个维度,揭开这场法学江湖的“权力游戏”。
1. 五院四系的“百年根基”
“五院四系”的诞生,几乎与中国现代法学教育同步。“五院”(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脱胎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法学院体系,而“四系”(北大、人大、武大、吉大的法学院)则源于综合性大学的法学血脉。它们各个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系出名门。
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法律系,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在1952年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最初的校舍就坐落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红楼。北京政法学院的校名还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首任校长更是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任命的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端升。而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培养了王世杰、周鲠生等法学泰斗。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院校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政法人才,校友网络遍布司法系统、学术界和律所,堪称中国法治建设的“黄埔军校”。例如,西南政法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家的摇篮”,其毕业生主导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法律实务;北京大学法学院则因法理学、宪法学等领域的深厚积淀,成为学术研究的标杆。
2. 新兴势力的“逆袭剧本”
然而,历史的荣光并不能完全定义当下。近年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性高校凭借资源整合能力,在法学领域快速崛起。例如,清华大学法学院虽是在1999年才复建的,至今才不过20多年,但它的发展却非常迅猛。在2022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排名全球第31位,更是大陆地区高校法学学科第一名!而上海交通大学的凯原法学院更是在2002年才建立的,但在10年后的2012年它就已经进入QS世界大学法学学科百强,更是在2020和2021年连续两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法学排名中跻身世界50强(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一),被誉为全国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
1. 五院四系的“守擂战”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尚未完全公开,单看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牢牢占据了仅有的2个A+评级,延续了“双王争霸”的格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则占据了5个A评估中的4个。此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也获得了A-的评估成绩,只有西北政法大学有些掉队,是“五院四系”中法学学科唯一没有获得A类评估的高校,仅获得了B+。总体上来看,“五院四系”在法学领域的学科实力仍旧是顶尖的,不过它们如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 挑战者的“弯道超车”
非五院四系高校中,清华大学的崛起最具代表性。其法学院通过引进顶尖学者(如崔建远、张明楷)、开设国际仲裁等前沿课程,迅速跻身第一梯队。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是5个法学获得A评估的大学中,唯一的“非五院四系”高校,实力已然是国内顶尖。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的法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也都获得了A-的成绩,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在同一水平。可见如今在法学学科的实力上面,“五院四系”已经无法做到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了。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凭借与硅谷联动的知识产权法研究,东南大学法学院在实务型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如法律与人工智能结合),均在细分领域对“五院四系”高校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1. 五院四系的“校友红利”
“五院四系”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培养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的政法领域,因此其毕业生在就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数据显示,五院四系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7.51%,近30%进入公检法系统;西南政法大学虽整体落实率为90.32%,但其校友在重庆、四川等地的律所和司法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生中,约40%进入律师事务所,红圈所(如金杜、中伦)的合伙人名单中常见华政校友。
2. 新兴势力的“区域突围”
非传统法学强校虽在全国范围内同“五院四系”相比有着一些劣势,但也能通过地域优势和特色领域“分蛋糕”。例如山东大学法学院在山东省内公务员考试中通过率常年居首,其毕业生垄断了省内60%以上的法官岗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江苏省法院系统展开深度合作,毕业生进入省内司法系统的比例超过50%;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互联网公司法务领域表现抢眼,阿里、网易等大厂的法务团队中浙大毕业生占比超20%。
从整体上来看,“五院四系”依然是法学界的“顶流”,它们的历史积淀、学科评级和校友网络短期内还难以被全面超越。然而,这场“霸权争夺战”已从“一家独大”转向“群雄割据”,新兴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已经有了赶超的趋势,甚至在部分领域中已经能够形成局部优势。
对考生的建议:
法学是一门非常注重院校的专业,想要以后好就业,要么考上“五院四系”,要么能上985、211,最少也得是省内法学龙头高校。而无论选择哪条路,通过法考、积累实习经验才是硬道理。法学江湖的风云变幻,恰如法律条文般严谨而充满变数。传统豪门的“天花板”尚未被打破,但挑战者的脚步已越来越近。未来的法学版图,或许将属于那些既尊重历史、又敢于创新的“破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