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国界,规则可变色,一场精心策划的“合法抢劫”正在欧洲上演。
2025年10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在荷兰安世半导体公司内部爆发。公司外籍高管联手荷兰政府,以神秘莫测的“国家安全”为由,将中方董事长张学政逐出公司。
荷兰经济事务部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所有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调整,有效期一年。
更令人震惊的是,荷兰企业法庭迅速裁决,暂停张学政一切职务,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并将安世半导体所有股份(减去一股)托管给第三方。中资股东被彻底剥夺了控制权。
01 闪电突袭,中资芯片企业遭遇“合法抢劫”这一场闪电突袭安排得严密而高效。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率先出手,发出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
10月1日,安世半导体的外籍高管团队——首席法务官(荷兰籍)、首席财务官(德国籍)和首席运营官(德国籍)——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请求。
法庭效率惊人,10月7日即作出裁决,完全站在高管和荷兰政府一边。
荷兰政府引用的法律是颁布于70多年前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该法只有在战争或严重国家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如今却应用于一家正常经营的中资企业。
闻泰科技在声明中指出,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
02 安世半导体,从飞利浦遗珠到中国芯希望要理解这场冲突的严重性,我们需要回顾安世半导体的前世今生。
安世半导体的历史可追溯至飞利浦半导体部门,最初以真空管技术起步,历经电子管到晶体管的技术革命。在长达八十余年的发展中,该部门始终聚焦逻辑器件、二极管等标准半导体产品。
2015年,恩智浦计划收购汽车芯片巨头飞思卡尔,为通过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审查,不得不剥离标准器件部门。
2016年至2017年间,由中国财团以约27.5亿美元收购了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并于2017年2月更名为“安世半导体”。
2019年至2020年,闻泰科技通过一场复杂的“蛇吞象”式并购,完成对安世半导体100%股权收购,交易总额超330亿元。
安世半导体并非一家普通公司。它是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厂商,主要产品包括MOSFET、晶体管以及模拟与逻辑IC。尤其在小信号MOSFET、小信号二极管与BJT晶体管、ESD保护器件市占率均位列全球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今天,安世半导体成为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的关键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博世、大陆集团等全球顶级汽车供应商。
03 业绩斐然,却难逃地缘政治魔爪被中资收购后,安世半导体业绩斐然。2024年,安世半导体营收达147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78.25亿元,同比增长11.23%,净利润12.61亿元。近五年来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税款。
就是这样一家经营良好、依法纳税的企业,却突然被荷兰政府视为威胁。
真正的导火索可能是2024年12月2日,美国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规,规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公司,其持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也将受到出口管制限制。
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自然成为目标。
荷兰政府的行动可被视为对美国政策的呼应。英国《金融时报》直言,荷兰政府此举将加剧西方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摩擦。
04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信任危机安世半导体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缘博弈加剧。
这并非孤例。2022年5月,英国政府强制安世半导体出售其已收购的英国晶圆厂Newport Wafer Fab股权。2022年11月,赛微电子收购Elmos多特蒙德晶圆厂被叫停。
一套完整的“合法抢劫”流程正在形成: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资企业,然后强制剥离资产,最终将技术成果据为已有。
荷兰媒体毫不掩饰地指出,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荷兰政府已接管安世半导体公司,“以保障欧洲汽车及其他电子产品所需半导体的供应,并维护欧洲的经济安全”。
05 中国芯片产业的警钟与出路安世事件给所有“走出去”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敲响了最刺耳的警钟:通过国际并购实现技术跨越的路径,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已变得异常脆弱。
面对这一困局,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法律反制是当务之急。中国可以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荷兰相关企业实施对等制裁。例如,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2024年其对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占全球营收的25%以上。
技术自主才是根本出路。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反而刺激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2024年中国成熟制程芯片(28纳米及以上)产量增长40%,华为昇腾芯片已完全采用自主架构。
稀土反制是可打的牌。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却是全球86% 的稀土供应来源。在对荷兰的反制中,稀土可以作为一种战略筹码。
06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中国半导体的自主之路闻泰科技的遭遇警示我们:全球化退潮期,任何技术优势都可能成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唯有将核心技术攥在手中,方能在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海外投资策略。在敏感领域设立“防火墙”,避免核心技术过度集中于地缘政治高危地区。同时加速技术自主化,突破底层研发和制造设备环节的“卡脖子”问题。
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取决于协作而非对抗。各国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而非将技术合作武器化。但当一方执意破坏规则时,我们必须有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已发表声明,坚定支持闻泰科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的歧视性做法。
就在几天前,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工程师们仍在加班加点确保车规芯片的交付。他们或许没想到,自己辛勤服务的公司正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技术的灯塔不应被政治阴云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