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 19 块钱的烤鸭,居然把官方媒体和互联网巨头扯进了 “骂战”!
东方网旗下有 40 万粉丝的《新闻早餐》公众号,就因为写了篇“为啥街头烤鸭这么便宜”的文章,直接被腾讯封了 7 天。更绝的是,东方网总裁徐世平气到连发两封公开信怼马化腾,连 “建议拆分腾讯” 这种话都喊出来了,这事儿闹得比烤鸭还香,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说这事儿的由头。10 月底的时候,《新闻早餐》发了篇文章,标题就叫《为什么街上香喷喷的烤鸭只卖 19 元?》。内容其实特实在,就是替老百姓问了句心里话:菜市场买只生鸭子都得二三十,街上烤好的才卖 19 块,这肉到底哪儿来的?会不会是病鸭?结果文章发出去没两天,腾讯直接给了个 “封号 7 天” 的处罚,理由是 “涉嫌造谣”、“制造恐慌”。
东方网这边一开始还挺 “天真”,按流程申诉,结果石沉大海。徐世平急了,毕竟这公众号 40 万粉丝,停更 7 天损失可不小。他先是找了广东、北京网信办的朋友帮忙打招呼,对方都说 “信息转过去了”,可腾讯那边愣是没动静,甚至有对接人说 “在休假”。眼瞅着正规渠道走不通,这位干了 33 年新闻、还当过上海网宣负责人的老媒体人,直接写了封《企鹅帝国的狰狞威权》公开信,指名道姓给马化腾喊话。

信里的内容那叫一个犀利,徐世平直接戳了腾讯三个 “痛处”。
第一,你说文章造谣,可全国好多媒体都报道过类似话题,就算我们整合的时候有点小瑕疵,也不至于一棍子打死吧?而且你说 “制造恐慌”,倒是拿点舆情数据出来啊,老百姓问问食品安全也算恐慌?
第二,腾讯说有 “第三方机构审核”,可问了半天也不说这机构叫啥、有没有资质,难不成是自己说了算?
第三,微信申诉就是个摆设,这些年封了那么多号,就没见过申诉成功的,这不就是 “老子天下第一” 吗?
更有意思的是,腾讯后来也回应了,说这篇文章 “把小概率事件夸成全民事件”,还说《新闻早餐》“多次违规”。
结果这话直接把徐世平惹毛了,又写了第二封公开信,吐槽腾讯 “避重就轻” 是惯用伎俩。他直接提了四个要求:
要么拿出谁举报的证据,要么公布第三方机构的名字,要么别用算法当 “挡箭牌” 随便封号,要么就允许第三方机构查一查腾讯自己的 APP 里有多少脏信息。
其实这事儿最让网友炸锅的,还不是封号本身,而是腾讯这 “双标” 操作。徐世平在信里提到,之前有人举报微信上有文章公然说 “杀老干部才能进步”,这么极端的内容,腾讯愣是不管;可正规媒体问个烤鸭安全,就被定性成 “造谣”。还有网友扒出来,微信上有一群 “告状专业户”,专挑敢说真话的账号举报,腾讯还一告就封,这不就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
而且徐世平说的一个点特别戳心:现在媒体想活下去,都得靠微信公众号这种平台。可平台手握生杀大权,想封谁就封谁,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就像这次,东方网算有头有脸的官方媒体了,照样被拿捏得死死的,那普通自媒体和个人账号岂不是更没活路?

现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有人支持东方网,觉得腾讯这是 “店大欺客”,仗着自己用户多就随便来;也有人觉得腾讯是按规则办事,怕谣言扩散。但不管怎么说,有个问题绕不开:老百姓连问一句 “烤鸭干不干净” 的权利都没有了吗?如果连食品安全这种跟咱们餐桌息息相关的话题都不能讨论,那以后 “地沟油”“瘦肉精” 是不是更没人敢提了?
截至目前,腾讯还没回应徐世平的第二封公开信,《新闻早餐》的封号也没解封。
但这事儿已经不是 “一只烤鸭” 的问题了,而是大家对平台权力太大的担忧。就像徐世平在信里说的:“今天它能对媒体露出狰狞,明天说不定就敢挑战更多东西。”

真正的稳定,不是靠删帖封号维持的虚假平静,而是通过公开讨论、监督问责建立的信任。腾讯若继续把自己当成“网络皇帝”,把微信当成自家后花园,迟早会被公众抛弃。
毕竟,再大的企鹅,也挡不住千万人用脚投票。
一只鸭子的事小,但若连问一句“这鸭子干净吗”的权利都被剥夺,那我们每个人的餐桌,都将失去最后的安全感。
你们觉得这事儿腾讯做得对吗?要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