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鸡飞狗跳”式施压:一桩租赁纠纷背后的法治困境与小微商户命运

在南京市玄武区卫岗路55号,一场本应在法庭上静待裁决的商业租赁纠纷,正演变成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庭外暗战”。(“前线大院

在南京市玄武区卫岗路55号,一场本应在法庭上静待裁决的商业租赁纠纷,正演变成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庭外暗战”。

(“前线大院”——前线文化创意园建筑出新及环境提升项目)

冲突的双方,一方是曾被誉为“国家队”新秀、背景雄厚的央企——中国融通文化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某文教”);另一方,则是投入数千万心血、倾力打造商业项目的民营企业——南京朗某悦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某悦”)。

这是一场发生在法治社会语境下的博弈,但融某文教的工作人员却亲口说出要用“鸡飞狗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法律程序正在谨慎推进,一个庞然大物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制造混乱、切断生计、破坏信任。

本报通过对朗某悦公司提供的数万字往来函件、法律文件以及现场图片证据进行深度调查,试图还原这场失衡博弈的真相,并拷问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当企业巨头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时,谁来保护那些在风雨中求生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

从合作共赢到矛盾萌芽,一份合同的“双重标准”

故事始于2022年。当年,朗某悦公司与融某文教签署了两份《房地产租赁合同》,租赁位于南京前线大院的共计27栋资产,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朗某悦的商业模式是承租后进行设计、策划并转租给小微商户,以盘活资产。

然而,合作伊始便埋下隐患。合同约定房屋“现状交付”,但一份附加条款又明确了融某文教作为甲方,有义务“优先对租赁房屋外立面进行设计、改造,确保房屋正常使用”,并提供相关证照、配合手续申报。

这看似矛盾的条款,成为问题的根源。据朗某悦2022年7月19日致融某文教的函件显示,该公司在签约后不久即提出“房屋无法使用”的问题,希望对方尽快履行改造和提供证照的义务。

但这一请求在长达九个多月的时间里未获有效回应。直到2023年4月3日,在朗某悦因房屋无法使用而暂停支付租金近半年后,融某文教才首次发出《租金催缴函》。

此时,矛盾已由“先期义务履行”演变为“租金支付争议”。而朗某悦方展现了极大的合作诚意。尽管房屋长期无法正常使用,但为了维护合作大局,其仍陆续支付了巨额租金。根据朗某悦2025年3月20日《对<租金催缴函>的回函》记载,截至2024年底,其累计支付金额已达2344万元。

法律意见书的“罗生门”,谁在漠视事实?

为了彻底厘清责任,寻求一个公正的解决方案,朗某悦公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融某文教唐先生的协调下,主动出资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梳理,并出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意见书》。

(图片与正文无关)

2024年10月30日,《法律意见书》如期出炉。这份详尽的报告清晰地厘清了事实:融某文教多收取了朗某悦租金780万元,而朗某悦为改造项目垫付的费用则高达1120万元,两项合计约2000万元。

然而,这份本应成为双方解决问题的“尚方宝剑”,却成了融某文教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根据朗某悦提供的往来函件,在《法律意见书》出具后,他们多次催促融某文教安排法务人员进行磋商,但这些请求都“终究不了了之”。融通方对这份专业、客观的法律判断表现出了惊人的漠视,仿佛它从未存在过。

这场和平解决的希望之光被单方面熄灭,也为接下来的“庭外暗战”拉开了序幕。

“输了官司,赢得现场”,来自央企的“鸡飞狗跳”

2025年5月28日,融某文教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朗某悦公司支付近2900万元租金和830万元违约金,并要求清场腾退。

这似乎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法律博弈。然而,就在法庭程序启动的同时,融某文教在场外的行为,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根据朗某悦公司提供的内部材料和报案记录,融通公司在诉讼期间,采取了大量非法律、甚至涉嫌违法的手段,试图在法院判决之前,就通过“现场清场”来达到目的。

向商户散布信息:向与朗某悦有租赁关系的商户发放《风险提示函》及《解约通知函》,声称租赁关系已解除,阻止商户向朗某悦缴纳租金。

施压商户“换签”:多次召集商户开会,据称对商户进行反复约谈,并以“清场”、“断水断电”等后果进行施压,要求商户与融某文教直接签订新的租赁协议。

干扰正常经营:据称多次阻挠朗某悦的招商工作,撕毁招商物料,并在无法庭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更换商铺电表。更严重的是,还发生了强行锁门、阻挠装修及剪断电缆等直接干扰经营的行为。

“鸡飞狗跳”言论:在2025年1月的沟通中,融某文教相关工作人员向朗某悦表示,将不会就《法律意见书》进行和平磋商,并计划采用“鸡飞狗跳”(即极端施压、现场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理由是“只有影响扩大了领导才能重视”。

这种“一边走法律程序,一边搞暴力威胁”的行为模式,精准地印证了融某文教“输了官司,赢得现场控制权”的策略。他们似乎坚信,即使在法律上输掉官司,也可以通过场外施压,提前拿到项目控制权,并持续获取商户的租金收入,从而实现事实上的胜利。

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谁来保障?

这场纠纷的代价,远不止于两家公司之间。

融某文教的系列现场行为,直接将数十家无辜的小微商户卷入漩涡。他们本就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艰难求生,如今却面临商铺可能被“清场”的巨大不确定性。

根据朗某悦公司向融某文教发出的函件反映,这些干扰行为已造成实际影响:部分商户因恐慌而减少进货、停止促销,收入下降;甚至有商户表示可能停止营业。这种对经营秩序的破坏,不仅威胁到朗某悦的现金流,更严重打击了小微商户的信心,对整个商业生态造成了伤害。

当小微企业面对体量和资源都占据绝对优势的商业对手时,他们在信息、资源和话语权上的劣势显而易见。法律和契约本应是他们最后的防线。然而,当法律程序被另一方以各种方式干扰或绕过时,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结语:让纠纷回归法治轨道

一个健康市场的基石是公平与法治。任何商业主体,无论规模大小,其行为都应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底线。

本案中,融某文教的相关行为,根据朗某悦提供的证据材料,不仅是对一个民营合作伙伴的沉重打击,更是对契约精神和市场秩序的一种冲击。

朗某悦公司已就相关涉嫌违法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表示将坚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及商户的合法权益。

我们声浪传媒的职责,是将这起基于公开函件和报案记录的商业纠纷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程序盲区”。

我们希望,这篇报道能引发公众对契约精神和法治环境的关注;我们更希望,它能作为一种理性的力量,推动相关方回到法律和协商的轨道上来,让这场风波最终通过法治的方式得以解决,让所有在市场中努力奋斗的经营者,都能感受到公平与规则的力量。

【媒体免责声明】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委托方南京朗某悦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往来函件、法律文书及向公安机关的报案材料。湖北声浪传媒作为发布平台,已对材料进行了形式审查和交叉比对。文中对“鸡飞狗跳”等言论的引用,均源自委托方提供的书面沟通记录。事件涉及的具体行为及最终事实认定,应以司法机关的生效裁判为准。本报道旨在进行舆论监督,促进纠纷在法治框架内解决,不代表本媒体对任何一方的最终立场或法律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