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吃完肉食、甜食、生冷硬食物后频繁吐痰

在生活中有一类人,吃了生、冷、硬或者肉食、甜食后嗓子就会不舒服,有黏痰或者唾液涌上来,类似慢性咽炎证候,吭吭哧哧的十分难

在生活中有一类人,吃了生、冷、硬或者肉食、甜食后嗓子就会不舒服,有黏痰或者唾液涌上来,类似慢性咽炎证候,吭吭哧哧的十分难受。先看下面这个病例。

杨某,男,51岁,体态偏胖,主诉:喝茶或者吃饭过程中,只要吃了生、冷、硬的或者甜食,过不了十分钟就开始咳吐粘痰出来,或者是偶尔受凉也会出现咳嗽痰多。患者脉象沉迟,舌苔白滑,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小便有些频数。按照中医辨证理论患者偏阴性体质,中焦有寒湿,主要问题还是在脾胃。如果希望快速解决主诉问题,倒是有一个方,就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半夏干姜散方。

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记:“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半夏干姜散方:半夏,干姜各等分,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胡希恕先生在解读这一段的时候指出,干呕,吐逆,或吐涎沫,三者具备其一,即可用本方,而不是三者组合才可以用本方。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胃里头油停饮,所以用半夏干姜散主之。

本方与小半夏汤功效差不多,如果比小半夏汤证多寒饮,则可以用半夏干姜散方,本方比小半夏汤温中力量更强,胃里寒饮更重一些,故将生姜换成干姜,干姜与生姜的区别是,干姜更热而且干姜之热偏于守而不是散。吴茱萸汤证也表现为吐涎沫,但是吴茱萸汤证有头疼、头晕表现。而半夏干姜散则没有头痛头晕的表现。同样理中汤也有吐涎沫的表现,但理中汤中有人参,说明中焦不但寒还有虚,同时还有心下痞硬。

这样分开来看就很清楚了,虽然半夏干姜散,吴茱萸汤,理中汤都有吐涎沫,但又各有自己主治方向。如果胃里有寒饮并无其他表现,就用半夏干姜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半夏干姜散用的是生半夏还是制半夏呢?笔者认为生半夏应该是原意。虽然生半夏有毒(倪海厦讲过半夏不会中毒致死,只是麻痹喉咙,况且有姜在生半夏不会有风险),刺喉感强烈,但其效果优于制半夏,但如果为了安全起见,用清半夏亦可。因为有干姜了,再用姜半夏有太过嫌疑。所以给杨某用了半夏干姜散方,只用了五剂,反馈说再也没有出现吃完生、冷、硬或者甜食出现咳吐粘痰情形。上述病案说明一个问题,即是辨证准确才是用药得效的唯一正确路径,希望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有更好的思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