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渤海之滨的复州湾百里盐田褪去晨雾,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在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主办、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承办的中国传媒经营创新研讨会暨全国百家媒体看大连系列活动中,来自全国多地的媒体负责人走进大连盐化集团,循着170余年的盐业发展史,实地探访海盐生产、海洋化工、生态养殖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之道,真切感受大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走进盐化集团的核心生产区,一幅海水梯级利用的生态画卷令人驻足。从初级制卤区的海参、对虾养殖到中级制卤区的空气吹溴,再到盐化工生产车间,海水在循环链条中实现“吃干榨净”,既产出60万吨以上的海盐,并以此为原料加工30万吨食用盐,又衍生出氯化钾、氯化镁等多种化工产品。“没想到日常食用的盐,生产过程如此复杂,更没想到海洋资源能被开发得如此充分,一种盐能开发出数十上百种产品。”安阳市融媒体中心主任高贵丽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当看到东北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以10万级卫生标准建设的食用盐深加工生产车间,了解到“海湾牌”食用盐蝉联四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时,媒体同行们纷纷为这份坚守品质的匠心点赞。


科技创新是百年国企焕发新生的核心密码。大塑浮卷自动收放装置、一体化收盐系统、双臂输盐机、气动自卸斗车等创新成果让海盐实物劳动生产率跃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一直以为食盐制作都是传统工艺,这次看到众多新产品和新技术,真切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在盐化集团的充分发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晓峰的评价,精准概括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之变。据介绍,集团省级技术中心,每年投入200万元奖励基金,累计拥有50项国家专利,牵头参编《绿色海盐评价通用技术规范》,用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

产业融合的深度实践,让媒体负责人看到了海洋经济的多元可能。在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海盐世界公园,每年的七八月份开园纳客,古法制盐体验、浓海水漂浮、海盐保健等项目将盐文化与康体养生深度融合。“大连作为旅游名城,盐化集团的旅游开发空间巨大,期待开展城市间研学旅游合作。”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朱琰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从“老盐家”海参等高端水产品,到“NA+味道”新品食用盐,再到海盐文化旅游,集团构建的“制盐+化工+养殖+旅游”立体化产业生态,让南方日报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宇不禁赞叹:“这里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结合得恰到好处,为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交流中,南北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催生出思想的火花。田宇动情地说,岭南盐场如精巧翡翠镶嵌海岸,而大连盐田则似波澜壮阔的画卷,彰显着北方的粗犷与干练。“南北方的文化差异的交流,必将碰撞出更多创新意识与合作机会。”陕西日报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徐建梅则从盐字的构造谈起,感慨盐业背后蕴含的历史积淀与劳动智慧,“这次参观不仅普及了知识,更让我们懂得每一粒盐都来之不易,增强了节约意识。”
座谈会上,大连盐化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广军详细解答了复州湾海盐的独特优势、选盐用盐常识及科技创新举措。当了解到集团作为东北食盐储备基地,正朝着东北第一、全国前列的盐业集团目标迈进时,媒体负责人纷纷表示,大连盐化集团的发展路径,正是大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生动缩影。

从1848年复州湾盐场创建,到2024年加入大连獐子岛海洋发展集团开启战略升级;从单一制盐作坊,到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从“海水煮盐”到循环经济,大连盐化集团170余年的坚守与变革,书写了中国盐业的百年传奇。此次全国百家媒体的探访,不仅见证了一家百年国企的创新活力,更感知到大连海洋经济的深厚底蕴与广阔前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连盐化集团秉持“绿色盐化、数字盐化”愿景,以“勤奋、诚信、拼搏、创新、共赢”为核心价值观,正在渤海之滨续写新的发展篇章。而这场跨越地域的媒体探访,也让大连海洋经济的特色优势与发展成果被更多人知晓,为这座海洋强市搭建起更广阔的交流合作桥梁。
(李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