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临平与微短剧的双向奔赴,恰是一场雨与城的相互滋养

原创王禹临平,一场关于微短剧的盛会将于11月10日—11日启幕,这座被称为“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正与这门新兴艺术形式演绎

原创 王禹

临平,一场关于微短剧的盛会将于11月10日—11日启幕,这座被称为“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正与这门新兴艺术形式演绎着一场动人的双向奔赴。

初冬的临平,因微短剧而火热。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以“视听弄潮赋能千行百业 百花齐放引领千帆出海”为主题,将汇聚全国政企代表、专家学者,共商微短剧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一)

微短剧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新大众文艺的典型代表,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视听文化新消费、赋能千行百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微短剧产业以505亿元的市场规模,成为网络视听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在钱塘潮涌的叙事里,临平这片浸润着良渚文明与运河智慧的土地,在微短剧产业初露峥嵘之时,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号,并以一场静水流深的“双向奔赴”,为这场微短剧创作注入沉静而坚韧的文学基因。

从2023年临平提出打造“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到2024年确立“全国微短剧名城”目标,再到今年推动“二次攀峰”,临平与微短剧共同走过了意义非凡的“三年之约”。

如果说微短剧是一片产业雨林,那么,临平则努力将微短剧的“一粒种子”发展到广袤的“一片森林”。

比如,“临影厂”正是临平为微短剧产业量身打造的“热带雨林”之一。作为全国首个微短剧拍摄基地,如今已成功认定杭州市数字贸易特色基地,跻身微短剧“金鹏指数”全国基地前十。

在这里,50余个室内拍摄场景、配套宿舍、食堂、服化道、演员公会等产业集群,提供从开机到杀青的一站式、零距离服务。目前,“临影厂”已吸引超500个剧组入驻拍摄,日均产出至少1部微短剧,成为长三角微短剧创作的“摇篮”。

在临平,微短剧不是流量的快消品,而是一种需要精耕细作的“耐心经济”。

精品化是临平微短剧发展的鲜明底色。今年,临平区内企业出品的《赵小姐的日记》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中宣部“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的作品,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度优秀网络微短剧名单。

在此基础上,虚拟现实电影《司天勇士》成为浙江省首部获得中宣部电影局虚拟现实电影备案的作品;《燎原之重回1938》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

为推动精品创作,临平还推出了3亿元扶持政策,配套1亿元微短剧基金“大美临卓”,并实施青年网络编剧激励计划,为创作注入了全新的源头活水。

(二)

微短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内容本身,更在于其与各行各业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

“微短剧+文旅” 是临平探索的成功路径。全区累计已有8部企业参与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视听+旅游”改革入选全省文化广电旅游领域专项改革试点名单。

以塘栖古镇非遗糕点家庭故事为原型的微短剧《临平,向幸福出发!》,带动塘栖古镇景区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3.23%;更引人注目的是,微短剧的赋能效应正延伸至更多领域,由临平区委宣传部指导,区内企业联合区人民法院、东湖街道出品的普法微短剧《银杏法庭》杀青,初步形成了跨界融合的态势。

临平还创新“微短剧+先进制造”模式,引导视听企业携手老板电器、西奥电梯等当地制造企业,围绕品牌文化、产品功能开展微短剧创作。

从将目光投射到微短剧赛道初始,临平就并未止步于国内,依托微短剧的发展势头,临平积极推动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鼓励本土化创作与国际视野相结合。

此前,《大明风华》《天下长河》等电视剧成功登陆海外播出,《赵小姐的日记》《水韵风情梦塘栖》等微短剧也在海外流媒体和短剧平台上线。区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在加快,如长鹰科技海外短剧平台FlickReels,自2024年8月上线以来,已跻身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多国娱乐类应用畅销榜前列,彰显中国微短剧的国际影响力。“临影厂”正加速搭建出海剧拍摄服务链条,以更好服务出海剧组拍摄。

(三)

微短剧对临平的奔赴,是一场扎根土壤的价值深耕与能量反哺。当行业巨头、创作名家齐聚临平这场盛会,其思想的碰撞本身就是对城市产业生态的最高认可。

11月11日上午,在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开幕式上,除了重要的主旨讲话,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将再度发布微短剧行业白皮书,临平也将与各大平台、企业启动“精品微短剧三年合作计划”。

下午,以“产业发展与精品创新”为主题的主旨对话,将带来更多的思想碰撞。其中,主旨演讲环节,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银河工作室负责人曹睿将分享平台方的战略布局,点众科技市场与公共关系中心总经理王燕将详解点众科技与河马平台的最新战略,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则将分享听花岛的创作经验与发展思路,将为临平的产业升级注入智慧动能;

而在短剧出海环节,聚焦“海外短剧如何反哺国内产业”这一前沿议题,邀请点众科技市场与公共关系中心总经理王燕、九州文化副总裁王为之、长鹰科技执行总经理王妙妙、麦芽传媒副总裁冉旭和短剧自习室主理人羊阳共话微短剧全球化运营的经验与启示,让临平的产业视野与全球接轨;

好剧案例解析环节,则以“杭州临平区如何主抓普法微短剧”为议题,邀请临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冯妍,临平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钱姝洁,《银杏法庭》编剧杨达和浙江省网络视听协会杜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卢蓉,共同剖析主流价值与微短剧融合的创新实践。

精品创作论坛上,由好有本领CEO郑安迪,海鱼星空总导演慎始,容量短剧副总裁、总编辑胡朝清,山海星辰编剧杨达,格物致知文化创始人及总导演汪帅等,对“叫好又叫座”的方法论分享,推动着当地作品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文化创作的活力与创新的气息。

1月11日晚上,在跨界交流活动中,DataEye副总裁林启文将分享今年以来的国内外微短剧行业数据洞察及趋势预判;点众科技市场与公共关系中心总经理王燕将围绕2025海外短剧进行市场分享与制作观察;魔方集团发行总负责人叶萍与火山引擎客户成长解决方案总监吴国钊也将解锁漫剧制作发行秘籍。

此外,爆款短剧主创——《盛夏芬德拉》导演&星链无限创始人穆裕(张大马)、女主郭宇欣以及《老千》女主刘凡菲也将进行爆款主创团队经验分享,从爆款演员的角度分析微短剧的破圈秘籍。

在主题分享环节,友和卓谊联合创始人&COO曹炎忠、一鱼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胡先锋、冬漫社联合创始人兰桂伟、巨量引擎直客业务互动影视行业客服总监李金龙、中文在线AI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等行业大佬将从“AIGC+漫剧”的角度探讨行业下一个风口。

星辰大海之间,一艘大船乘风破浪、引领航向,众多小船如星光般缀满浪涛,这正是本届大会主视觉海报勾勒的景象,也是临平微短剧产业千帆出海的生动写照。

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不仅是微短剧力量的一次巅峰对话,更是临平与这一新兴文化产业双向成就的生动注脚。

从三年前的携手启程到如今的双向攀峰,临平与微短剧的奔赴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产业布局,而是升华为文化与城市的深度共生。临平以城市的远见与温度,为微短剧产业筑牢了成长的土壤;微短剧则以内容的力量与传播的广度,为临平赋予了全新的文化标识与发展动能。在AIGC赋能、全球化布局的行业新风口下,将会有更多精品力作在临平诞生,让这座城市因微短剧而更具魅力,让文化产业的光芒照亮城市发展的未来。

一场雨滋养一座城,一座城守护一场雨,这正是临平与微短剧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