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 元入群、3 元秒发行程!明星隐私 “精准泄露”,深挖背后产业链→

机场出口的拥堵推挤、镜头后的围追堵截、私下流转的行程单据 —— 饭圈追星的狂热背后,一条明码标价贩卖艺人隐私的灰色产业链

机场出口的拥堵推挤、镜头后的围追堵截、私下流转的行程单据 —— 饭圈追星的狂热背后,一条明码标价贩卖艺人隐私的灰色产业链,正疯狂触碰法律红线。

2024 年 4 月,全职代拍张某的落网,揭开了这场隐秘交易的冰山一角。谁能想到,那些粉丝追捧的明星,他们的航班号、身份证号甚至手机号,竟成了有人牟利的 “商品”,最低 3 元就能在网上轻松买到。

张某的 “生意” 始于一次偶然。起初,她只是帮外地来不了北京的粉丝,在机场拍摄艺人照片赚点零花钱。可随着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多,找她代拍的人排起了队。为了精准蹲守艺人,她钻进了各类代拍群,也在这里结识了自称 “张平” 的女子。对方声称在四川某航空公司上班,能拿到艺人准确出行信息,每条售价 50 到 80 元。

半信半疑的张某试了一次,付款后不到半小时,艺人的航班号就发了过来。她火速赶到机场,果然精准拍到了目标艺人。这次成功的交易,让两人成了固定搭档。而张某在朋友圈晒出的明星近距离美照,又吸引来另一波 “客户”—— 有人直接提出,想花钱买艺人的行程信息。想着能分摊购信息的成本,张某干脆做起了转手生意,热门明星的信息被炒到 1000 元一条。

张某不知道,“张平” 只是个假名。真正的信息源头,是航空公司的外包客服舒某。她利用登录内部购票系统的职务便利,把查到的艺人身份证号、航班信息悄悄记在纸上,趁主管不注意带出公司,转手卖给张某,靠着这笔 “暗账” 非法获利 13100 元。

这条产业链里,隐私信息被层层加价、反复流转。舒某几十元卖出,张某转手翻几倍,一张普通的艺人行程单,最终能炒到上千元。短短一年多,张某就交易了上百条艺人信息,累计获利超 2 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交易至今仍在网络平台蔓延。输入 “hb”“飞机符号” 等隐晦暗语,屏幕上立刻弹出大量 “白菜价自查航班”“1 元买明星行程” 的帖子。花 1 元加入聊天群,3 元就能秒收艺人详细出行信息,甚至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都有人公开兜售。

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便举报了这类违规内容,平台提示 “已处理” 后,首页仍会源源不断推送类似帖子。专家戳破关键:这是平台算法的漏洞,机器识别不了隐晦暗语,反而会因搜索量增加,把违规内容当成 “热门” 反复推荐。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张某和舒某均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张某获刑七个月并处罚金,需支付公益损害赔偿款 2.3 万元,还得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道歉;舒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赔偿 13100 元并公开道歉,缓刑期内被禁止从事航空客服类工作。

追星本是源于热爱的美好事,但当这份热情变成侵犯隐私的借口,当艺人的私人信息沦为赚钱的工具,这场狂欢终将付出法律代价。而隐藏在产业链背后的信息泄露漏洞、平台监管短板,更值得全社会警惕与深思。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