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乐通天下X第三届“闵惠芬艺术周”| 开幕式暨闵惠芬经典作品音乐会直播预告

名家荟萃,琴韵悠长,在一弓二弦间,聆听民族心声,感悟百年沧桑。11月5日19:00,第三届闵惠芬艺术周开幕式暨闵惠芬经典

名家荟萃,琴韵悠长,在一弓二弦间,聆听民族心声,感悟百年沧桑。

11月5日19:00,第三届闵惠芬艺术周开幕式暨闵惠芬经典作品音乐会将由乐通天下进行全网直播。

无锡民族乐团

无锡民族乐团成立于 2020 年,是无锡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乐团艺术总监为我国当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邓建栋先生;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为当代青年指挥家、全球首届中乐指挥大赛冠军得主孙鹏先生。首席客席指挥为著名指挥家叶聪先生。同时聘任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先生为首席顾问,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先生、王建民先生,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女士为乐团顾问。

乐团地处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吴文化”发源地、“中国二胡之乡”、“中国民乐之乡”的江南名城——无锡。无锡拥有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古往今来大家辈出。乐团以“高素质、高技能、高协同、高品质”为宗旨,更以“追求卓越、特色定位、多元纳新、品牌聚势”为座右铭,形成以创作为龙头、演出为中心、排练为基础的良性机制。

自成立以来,足迹遍布加拿大、法国、葡萄牙、俄罗斯、斯里兰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乐团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优秀民族乐团”、“优秀乐种组合”称号,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中国民乐传承与弘扬基地”;原创委约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荣获江苏文华奖优秀节目奖、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大型音乐作品奖、紫金文化艺术节大型音乐作品奖等多项荣誉。

未来,乐团将邀约更多优秀的作曲家创作彰显无锡风格、中国气派、国际表达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把优雅的“太湖之声”传遍海内外,为江南文化传播提供新力量,为中国民族音乐增添新色彩!

音乐会艺术家

(按出场顺序排序)

指挥 孙鹏

当代青年指挥家、全球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冠军、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得主。无锡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香港中乐团客席常任指挥、沈阳音乐学院人才引进指挥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荣获首届全球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冠军、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得主(2011)。曾任澳门中乐团首任常任指挥(2016-2019),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首任艺术总监、首席指挥(2014-2015),香港中乐团首任特邀助理指挥(2011-2012)。

自幼学习音乐,先后师承演奏家孙友教授,文佳良教授。指挥启蒙于洪侠教授,后受教于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终身指挥、教育家阎惠昌教授,攻读中乐指挥研究生,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2019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考入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就读于交响乐及歌剧指挥系,师从Stanislav Dyachenko教授,以全优成绩毕业。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中西乐指挥专业学习文凭及经历的指挥家,与国内外诸多职业中乐团及交响乐团有着良好的合作,执棒大型专场音乐会数百场,首演作品超过百余首,执棒过众多演奏家、演唱家及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及作品音乐会,是一位有着丰富理论及实践能力的青年指挥家。

乐评人评价“孙鹏的指挥风格大气潇洒,情感圆润细腻。同时又善于思考,能够很好的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既饱含着对音乐纯粹热爱的活力与激情;又彰显着饱满的个人风格及丰富内涵,堪称超出期待的拥有魅力的青年指挥家。”

汝 艺(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孙氏(孙文明)二胡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文明二胡艺术中心主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音乐制作人,录音工程师。苏州民族乐器一厂顾问。作为闵惠芬大师关门弟子受到闵惠芬的关爱和倾心相授,闵惠芬老师评价他的演奏:“深情感人,大气正义,具大丈夫气概”。作为孙文明二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成功复原了失传已久的孙文明二胡演奏的全部“绝技”。2017年11月,在贺绿汀音乐厅举办“春秋弹乐 四方流波—汝艺独奏孙文明作品(全版)专场音乐会”。首次将孙文明仍存在世的全部11首乐曲搬上音乐舞台,并首演了《志愿军归国》、《二琴光亮》、上音版《弹乐》以及《送春》4首乐曲。为孙文明二胡曲的世界首演。2018年编纂出版《孙文明二胡曲全集》,并全国发行。此为孙文明二胡曲的首次结集出版。2023年策划、编创并主演《重释“文明”-孙文明大型多媒体情景交响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使沉寂半个多世纪的孙文明二胡艺术重放光彩。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逆向序列训练法》获得非常好的效果,所教授学生均在全国各重大比赛中斩获金奖。并创作改编多首二胡曲。尤其利用先进的电子音乐设备和各种音响效果器创作并演奏的《follow me try felling》将二胡新音色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并进行实时联动,展现出一种更具时代感的二胡新语汇,创造性的跨界演奏赋予二胡这件传统民族乐器一种现代新时尚,带来了视觉和听觉新冲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赞扬。

谭蔚(中国音乐学院)

谭蔚,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传统乐会理事、中央电视台“新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拔尖人才指导教师。先后师从刘虹老师、曹德维教授,并得到安如砺先生的悉心指导。

曾获中国音乐最高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金奖及中国作品最佳演奏奖;第六届“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银奖第一名;并在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展示与评比活动中获奖。首演了二胡协奏曲《卧虎藏龙》《弦歌》《流连忘返》《思乡曲》等作品,受谭盾、余隆、杨洋等多位音乐家的邀请与国内外一流乐团合作演出,并多次出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师生音乐会及学术讲座。

出版了《中国胡琴重奏曲集十首》及“哆唻咪”胡琴室内乐专辑,并在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发表论文。其学生在众多大赛中屡获佳绩。

邓建栋(原空政文工团)

邓建栋,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原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曾获首届北京全国二胡邀请赛一等奖,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第六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他是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行独奏音乐会的中国演奏家。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CCTV器乐大赛”等全国重大比赛评委。他创作的《姑苏春晓》、《吴歌》等获国内重要奖项;首演了《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乔家大院组曲》、《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阿炳叙事曲》等经典作品。

他是活跃在国际国内音乐舞台上,被专家誉为“融传统与现代、学院与民间为一体”的杰出二胡演奏家。

陆轶文(上海音乐学院)

陆轶文,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二胡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与文华奖的双金奖获得者。入选“2016-2017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上海青年文艺家”计划,2024年荣获“‘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中国民族弓弦乐演奏人才”荣誉称号。近年来,陆轶文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频繁与国内外一线乐团、室内乐团体和独奏家合作,足迹遍布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她的演奏技艺精湛、音乐表现自然流畅,舞台感染力强,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且擅于驾驭不同题材与体裁的作品。在其弓弦之间不仅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演奏技法与情愫传递,更能听到当代二胡新作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杨雪(中央音乐学院)

杨雪,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博导师,民乐系拉弦教研室主任。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民乐团艺术总指导、青岛艺术学校领航专家,“弓弦舞”二胡重奏组艺术总监。

她先后师从赵寒阳、严洁敏教授。曾获第八届台北国际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首批国家艺术基金个人项目、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人才共建项目获得者。专辑《荒城之月》获2020年全球音乐奖银奖。她的足迹遍布欧、美、亚、非洲多个国家,举办多场个人音乐会和讲座。教学中她采用“独奏与重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创建“弓弦舞”二胡重奏组十数年以来,首演了数十首重奏作品,已举办数场重奏专场音乐会,出版系列教材和光盘,成为二胡重奏领域的先锋者。

胡志平(武汉音乐学院)

胡志平,著名二胡演奏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音乐学院原校长,教授,音乐表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曾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评委会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监审等。在音乐表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美学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出版有《秋词——胡志平二胡艺术专辑》《赤壁怀古——胡志平二胡独奏专辑》等多部作品。发表有《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二胡艺术论二题》《湖北民间鼓吹乐音高的偏离及其风格特征探讨》等学术论文40余篇,合作编著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等,创作作品《秋词》《月的悲吟》曾分别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器乐作品评奖和第二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民族室内乐作品评奖中获奖。

孙凰(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

曾当选为全国首位“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先后荣获省级以上二胡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2 项,是二胡界 CCTV、金钟奖、文华奖、“龙音杯” 四大国内外顶级赛事金奖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并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自留校工作以来,已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学校(BOB)拔尖创新人才。近80人次荣获境内外二胡大赛三等奖以上大奖,其中一人荣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之星”奖。已先后出版11张专辑和一本编著。多名毕业生已在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以及中央民族乐团等单位任职。

宋飞(哈尔滨音乐学院)

宋飞,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会长、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入选首批国家文化英才工程。北京市长城学者、“高创计划文艺界领军人才”和“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中国“金唱片”奖、杰出民乐演奏家等重大奖项。

宋飞曾随诸多国乐大师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是当代国乐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首演有80余部新作品,出版有十余张独奏专辑,录制出版有数十部二胡教材。代表性舞台表演创新作品有《弦索十三弄》、《如来梦》情景音乐会、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景音乐会、《逐梦》《宋词意境》和音乐剧《刘天华》等。以“遵传统、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为教育教学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形成“手-脑-心-身”一体化二胡教学法,培养出了一批才华出众的金奖学生。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可以说是集各家各派之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曲目介绍

一、《诗魂》

作曲:徐仪

演奏:汝艺(上海音乐学院)

43年前(1982),闵惠芬先生被一场大病击倒,后经过5年(1982-1987)6次手术15次化疗,她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病魔,重返舞台,开启了第二个艺术的春天。闵惠芬对艺术的执着深深感动了一位青年作曲家徐仪,1988年24岁的她专门创作了一首二胡协奏曲《诗魂》,题献给大病痊愈后的闵惠芬。

《诗魂》以古典诗词为灵感来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美学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展现了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哲思与意境,传递东方文化特有的“诗性精神”。

二、《洪湖主题随想曲》

作曲:张敬安、欧阳谦叔

改编:闵惠芬

演奏:谭蔚(中国音乐学院)

这首作品是闵惠芬先生在1976年,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唱段改编而成的二胡独奏曲。作品诉说了洪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苦难,展现了赤卫队对敌斗争的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表达了女英雄韩英大义凛然,为人民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决心。作品保留了原来声乐作品的音调和特点,在创作风格上充分发挥了二胡拟人化的音色和丰富多样的演奏特点,充满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与神韵。

三、《引子、吟腔与快板》

作曲:杨立青

演奏:邓建栋(原空政文工团)

《引子、吟腔与快板》是作曲家杨立青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该作品融合了鲁西南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素材,运用乐队的丰富音色变化予以其充分发展,同时借鉴了中国唐宋大曲“散、慢、中、快、急”的速度布局,使之与作品的“引子”(散板)、“吟腔”(慢、中板)、“快板”(快、急板)三大部分相对应,最终使独奏二胡声部与乐队的对比、交汇,形成宏大的气势与生动的情感。

四、《悲歌-江河水》

作曲:杨立青

演奏:陆轶文(上海音乐学院)

1962年,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先生将东北的双管曲《江河水》移植为二胡曲,曲调如泣如诉,凄凉哀怨。

70年代初期,闵惠芬老师以其独具一格的二度创作将《江河水》推向舞台,搬上银幕,使之蜚声海内外。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闵先生演奏的《江河水》,感动到伏案恸哭,说她的演奏“诉尽人间悲切,让人痛彻肺腑”。

1991年作曲家杨立青在此基础上,根据《江河水》的素材,创作出二胡与乐队作品《悲歌-江河水》,以更深刻的悲剧性、更宏大的戏剧张力和更精湛的创作技法使作品更显得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五、《新婚别》

作曲:张晓峰、朱晓谷

演奏:杨雪(中央音乐学院)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由作曲家张晓峰和朱晓谷创作,1980年由闵惠芬在上海之春首演。

作品取材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之一的《新婚别》。音乐素材来源于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白石道人)的“鬲溪梅令”。通过三个乐章:迎亲、惊变、送别,用乐声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农家新婚女子的形象。

六、《豫北叙事曲》

作曲:刘文金

演奏:胡志平(武汉音乐学院)

1959年,还在读大学的刘文金创作出了划时代性的二胡作品《豫北叙事曲》,作品一经演奏,即风靡全国,至今已成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豫北叙事曲》采用叙事手法,用音乐讲述了豫北人民从旧社会的苦难到新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解放与喜悦,抒发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也表现了豫北人民乐观、豪爽的性格。

七、《二泉映月》

作曲:华彦钧

演奏:孙凰(中央音乐学院)

江苏是二胡之乡,被誉为中国的“命运曲”《二泉映月》,就是产生于这片土地的旋律。《二泉映月》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动听而又质朴苍劲,是历经苦难的阿炳的心曲,是来自人类灵魂深处对苦难命运的呐喊与抗争,也是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的心曲。该曲是阿炳的代表作,也是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的经典之作。

八、《长城随想》第三、四乐章

作曲:刘文金

演奏:宋飞(哈尔滨音乐学院)

1978年刘文金、闵惠芬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休息厅眺望长城壁画,二人心潮澎湃,立志要创作一部展现民族精神、历史沧桑与时代气息的作品。四年磨一剑,这部作品在1982年,由闵惠芬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进行了成功首演。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由《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三乐章《忠魂祭》是一个沉思性的慢板乐章,是全曲情感高潮。悲壮肃穆的音乐表现人们对古往今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般英雄的悼念。乐队模仿古钟回荡、山川悲鸣的音乐背景衬托之下,二胡主题由肃穆含蓄的基调逐步发展为豪迈激越,气动山河。

第四乐章《遥望篇》是一个展望未来的乐章。作品由旋律悠长的行板,坚定的垛板、欢乐的小快板、宽广的行板,如歌的慢板和辉煌的尾声等段落组成,在稳健的节奏背景上,二胡变化再现奏出第一乐章的长城主题,音乐明亮且富有幻想色彩。表现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九、《光明行》

作曲:刘天华

演奏:全体演奏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音乐界认为中国音乐,尤其是二胡音乐,萎靡不振,缺乏进取精神。二胡艺术奠基人刘天华先生目睹这一切,下决心要“从中西的调和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特创作寓意“走向光明之路”的二胡作品《光明行》,以证明中国民族乐器同样能够表现雄壮、豪迈、积极向上的情绪,并鼓舞国人士气,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