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米莱的摇滚救国记:当总统办演唱会,国家却在崩溃边缘

真是魔幻至极!那个口口声声要“炸掉央行”、被一众公知捧为“自由圣徒”的阿根廷总统米莱,如今竟穿着黑色皮衣、抱着电吉他,在

真是魔幻至极!那个口口声声要“炸掉央行”、被一众公知捧为“自由圣徒”的阿根廷总统米莱,如今竟穿着黑色皮衣、抱着电吉他,在摇滚音乐会上为新书《奇迹的构建》开唱造势。台下民众挥舞手机、载歌载舞,仿佛不是在经济崩溃的国家,而是在某场大型音乐节。这画面,看得人瞠目结舌——国家都快破产了,总统却在开演唱会?

这感觉,就像看一部荒诞的政治讽刺剧。一边是通货膨胀率飙到三位数、百姓排队领救济粮,一边是总统在聚光灯下嘶吼摇滚,宣传自己“构建奇迹”的伟大蓝图。你说他是政治家?还是摇滚明星?抑或是一个披着总统外衣的“行为艺术家”?

更离谱的是,阿根廷经济已经烂到连特朗普都看不下去了。堂堂美国前总统,居然亲自介入,宣布提供200亿美元“救助资金”——这不是援助,这是施舍。一个南美大国,沦落到要靠曾经被全世界嘲讽的“推特治国”者来救市,简直是国家尊严的彻底崩塌。

可我们的“米圣”呢?不慌不忙,不悲不悯,反而开起了演唱会。他穿着皮衣、甩着头发,在舞台上高喊“自由万岁”,仿佛自己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主演一部个人英雄主义大片。他新书的名字叫《奇迹的构建》,可老百姓等来的不是“奇迹”,而是物价飞涨、比索贬值、储蓄归零。

说真的,这操作,中国人真看不懂。

换成在中国,别说总统开摇滚演唱会了,哪怕是在灾情期间露个笑脸,都可能被全网骂上热搜。可在这儿,国家财政濒临崩溃,央行形同虚设,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总统却在台上激情演唱,台下还一片欢呼。这是什么魔幻现实?是集体麻木?还是被“自由主义”洗脑到彻底脱离现实?

当初那些吹捧米莱是“救世主”的公知们,现在都去哪儿了?

还记得吗?他刚上台时,多少自媒体把他捧成“南美特朗普”“自由市场的灯塔”“打破体制的勇士”?一篇篇热文刷屏:“阿根廷终于等来了米莱!”“世界需要极端改革!”“他敢说真话,他不怕得罪人!”

可现在呢?当改革变成闹剧,当“休克疗法”休克了全民经济,当“自由”变成了“自由地饿肚子”,那些曾经激情澎湃的笔杆子,怎么都沉默了?那些天天喊“市场万能”“政府无用”的大V,怎么一个都不敢出来解释了?

更讽刺的是,救场的居然是特朗普。

那个被全球自由派骂了八年的“民粹狂人”,如今却成了“最务实”的国际援助者。他不讲大道理,不谈意识形态,直接甩出200亿美元——条件是什么?没人知道。但至少,他做了点“实事”。而米莱呢?只会用摇滚和口号,给自己的新书写“宣传文案”。

这哪是治国?这是真人秀。

他以为自己在演《总统奇遇记》,可老百姓演的是《饥饿游戏》。他用摇滚点燃“信仰”,可百姓需要的是面包、是药品、是稳定的货币。他构建的不是“奇迹”,是一场以国家为代价的极端实验,而牺牲品,是千千万万普通阿根廷人。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政治表演主义”的巅峰秀。

米莱深谙流量之道:越极端,越有话题;越反叛,越有粉丝。他把治国当成一场个人品牌营销,把国家危机当成自己新书的“发布背景板”。可政治不是舞台,经济不是剧本,人民不是群演。

当一个国家的总统,不再关心GDP,只关心热搜;不再稳定货币,只稳定人设——那这个国家,离真正的崩溃,就不远了。

而那些曾经鼓吹“只要自由,不要政府”的人,现在看着阿根廷的街头,是不是也该反思:自由,如果不能让人民吃饱饭,那它到底值多少钱?

这场“摇滚总统”的大戏,恐怕比任何好莱坞大片都荒诞。可悲的是,台下鼓掌的,不是观众,是正在挨饿的人民。

咱们就看着吧——奇迹没来,但“奇观”已经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