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再见,江北区和渝北区,从此以后重庆只有两江新区

大学毕业,我第一份工作在新牌坊,住在荣锦龙汇苑。我能记这么清楚,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提起地名,很多人会略带调侃地说:「哟

大学毕业,我第一份工作在新牌坊,住在荣锦龙汇苑。我能记这么清楚,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提起地名,很多人会略带调侃地说:「哟,这里是渝北的富人区。」

确实,无论从居住的环境,还是对面马路玻璃房停的玛莎拉蒂和法拉利来看,如果不是有购买力的人,连逛一圈的资格也没有。在全重庆人的印象里,渝北区无论是产业还是 GDP,全重庆市没有任何一个区可以与之抗衡。

渝北区的富人多,炒房也厉害,前有照母山,后有中央公园,集中的产业园和创意园也多,吸纳不少人,但富人有多少,我不清楚,唯一能确定的是:打工人的数量在全重庆肯定遥遥领先。我在光电园上班,每天无数的上班族在这里下车,一天之后,又迈着疲惫的步子离开。他们有的住在渝北,更多的来自其他区。

毕业多年,我在渝北待得最久,到现在为止,也从来没有喜欢过这里,原因很简单,这里缺少一个地方的烟火气,不如沙坪坝和渝中,它的生活和节奏太快,城市更新的速度更快,完全跟不上脚步。

我曾经也试图逃离,到沙坪坝、渝中区等地找工作,兜兜转转,在这两个区工作一两年,最后不得不回到渝北,我个人对除了渝北区以外区的最大感受是:没有适合年轻人生长的土壤,产业不够丰富,业态过于单一,无法撑起太多人的梦想。

在渝北,我一直是混乱的,其中最麻烦的是,分不清江北和两江新区的界限。我能感受到的江北是观音桥那一圈,两江新区是汽博中心那一圈,简单来说,一个是购物中心,一个是卖车中心。如果要细分到哪条街道,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有时候走着走着,到了两江新区,再一走,又到了江北,令人难以捉摸。我估计常年生活在重庆主城区的人,对这种界定也是模糊的。

以前两江新区成立,是上面发话,特地划了一个地方,至于作用和功能是什么,我不知道。正是这种模糊的划分,让它在江北和渝北这两个地方摇摆,颇为尴尬。

而对于江北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机场,机场名叫:江北国际机场,而它真正的地理位置却属于渝北。这种混乱的现象,或许正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还好,这种种问题现在终于得到解决,从 11 月 6 日过后,渝北区、江北区和以前的两江新区合并,统称为:两江新区。看消息,这次合并似乎能解决以前模糊划分的地方,但真正的考虑,应该是经济方面。

这些都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更关心的是我家附近的学校。我家很奇特,大门外的那条路,对面属于以前的两江新区,我所住的地方属于渝北区,而紧挨着小区附近修的学校,又属于两江新区。用邻居们的话来说:「那学校是修给有钱人的娃儿,我们这小区的娃儿要读,划不到那里去,只能考进去。」

现在,那条路再也无法进行区域分割,只是不知道我以后的孩子,是否能在紧邻的那所学校读书。这或许才是合区之后,验证有无改变的最好办法。

对老百姓来说,只有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感受到合区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