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注意,这几十个网项目都是骗局,一文解析“你是如何被操控的?”

当“鑫慷嘉”操盘手卷走130亿后嚣张发言“你们的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当“芯光云”的服务器突然关停,“启明创投”虚假AP

当“鑫慷嘉”操盘手卷走130亿后嚣张发言“你们的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

当“芯光云”的服务器突然关停,“启明创投”虚假APP完成最后收割;

当“联某投”的提现通道永久失效、彻底关闭......

这些看似不同的骗局,背后却是同一套收割逻辑在精准操控人性。

而被媒体曝光出来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平台

仅仅是冰山一角。

在我们日常收到的求助及咨询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虚假理财平台出现,也有已经跑路的受害者询问如何追回损失。

为了避免更多的人“撞了南墙才回头”,今天我们详细剖析这类骗局的共同套路。如果你身边有人在参与类似项目,请一定要把这篇文章转给TA。(文中附近期咨询较多的虚假投资理财项目清单,看到及时远离!)

挽救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一、骗局套路:四步闭环,从“诱骗”到“绝杀”

1. 包装造势:伪造“靠谱”身份,击穿信任防线

骗局第一步,就是为这些虚假项目披上“权威外衣”,让诈骗显得“师出有名”。

例如:“启明创投QMVP”套用了国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启明创投的简称、Logo和宣传资料,宣称提供“日利率0.5%-2%”、“年化收益高达200%”的投资产品。该平台还“碰瓷”正规保险公司,在其App上,多款产品的担保机构显示为中国太平洋保险,以此增加可信度。

“芯光云”打着高科技旗号,宣称专注于芯片和光电领域投资;

“联某投”冒充知名金融机构;

“鑫慷嘉”则声称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在中国的官方分站”。

⚠️ 提示:以下这些类似的平台还在活跃,请务必警惕。

特别声明:以下项目,均指向境外诈骗性平台及国内虚假注册的空壳公司,且均基于已观察到的风险特征进行警示。其名称很可能与国内合法注册、持有正规商标的企业巧合同名,但二者绝无关联。此内容不构成对任何正规企业商誉的侵害,旨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 诱饵勾连:用“小利”套“大钱”,激活贪婪本能

所有骗局的核心诱饵都是“高收益”,真正的陷阱则藏在“先甜后苦”的设计里。

鑫慷嘉承诺“单日收益率1%”;

启明创投假冒APP推出“5天高返”;

芯光云、联某投则以“月返20%+”“

保本翻倍”是他们的共同宣传点。

初期,平台通常会让投资者尝到“甜头”——小额投资秒提现、短期收益准时到账,制造“稳赚不赔”的错觉,让受害者误以为找到“财富密码”,一旦受害者追加资金,抵押房产、借款投入之后,骗局便会进入下一阶段。

9月中旬,一位“融石”虚假投资理财平台的参与者家属跟我们联系,她母亲因为之前投的每一笔钱都收回来了,所以认为不是骗局,不断往里加码。9月末,项目彻底跑路,她母亲把全部家当也都赔了进去。

此外,在这些骗局中,还有一个更隐蔽的“拉新奖励”机制推波助澜:

鑫慷嘉设置9级层级奖励,“司令员”直推一人奖150枚USDT,“班长”奖10枚USDT,还设团队保底奖励;

联某投、芯光云也有类似“直推佣金”“团队分红”。

这让部分受害者不知不觉中成为骗局的“帮凶”,通过熟人网络裂变式扩大受害范围。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专业团队长”,他们拥有丰富的“玩盘”经验,即是资金盘的投资用户,同时也在拉人头,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代理与推广的角色。

前段时间,李旭反传防骗团队创始人李旭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候提到:

“我认为,团队长和资金盘之间是共赢关系,双方均获利,因此,建议监管机构、公安部门等在打击资金盘的同时,也要严厉惩治这些团队长,他们助长了资金盘的传播和扩大。(点击↓下图查看全文报道)

3. 锁仓收割:制造“合理”障碍,榨干最后价值

当资金池达到一定规模,骗局便进入“收割期”,用各种借口阻止提现并榨取剩余价值。

技术障眼法:芯光云、联某投多以“系统维护”“数据更新”为由暂停提现,拖延至受害者失去耐心或错过报案黄金期;鑫慷嘉在无法兑付后,谎称“账户因偷税被冻结”,要求投资者按持仓10%充值USDT“缴税”,还设置“提现手续费50%”的霸王条款,完成最后一轮压榨。

产品绑定法:假冒启明创投的APP在5天红利期后,推出“99天封闭高收益产品”,用长期锁定制造沉没成本,让用户因不舍前期投入而继续追加资金,陷入“投越多越难抽身”的循环。

相关项目的媒体报道:

年化收益率超6倍、碰瓷知名创投,这家套牌资金盘被曝崩盘

鑫慷嘉平台被曝崩盘!据投资者相传,此次涉及金额约130亿元,投资者大约200万人→

“联众投”日收益最高10%!证券公司、领军人、保险公司均称无合作!

4. 卷款跑路:清零痕迹,消失于无形

收割完成,平台迅速关停APP、解散社群、注销公司。骗局的终局,往往“快准狠”。

鑫慷嘉操盘手黄鑫在榨干资金后,直接在群内宣称“已在国外”,宣告平台停摆,而其运营主体早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被列入异常名录,甚至已申请注销。

芯光云、联某投则更为粗暴,直接关停APP、解散社群、注销公司,让受害者连维权对象都难以锁定。

假冒启明创投的骗局在被多次声明揭穿后,仍强行完成收割,最终让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

↓民生大参考栏目近期报道的“兴攀农场”骗局

📌这些项目的关键特征:均要求参与者通过第三方链接下载,是境外、无任何备案的APP。当骗子收割后,就算之前吹的多好,都让你维权无门。

以下这些平台均为境外、无任何备案的虚假投资理财平台,请提高警惕!

1. 假冒“国能”APP

该平台持续发布虚假能源积分,诱导中老年人参与。尽管正主已多次发布打假声明,仍有不少用户因无法提现而遭受损失。请广大投资者切勿轻信此类虚假宣传。

2. 套牌“信安”APP

冒用“信安”公司名义,谎称与“联动出海联盟”合作,推出所谓的AI量化投资理财项目。资金通过U币进出,且收款账户为不同的第三方个人或公司,资金流向不明,风险极高。该APP极不稳定,频繁关网升级,请投资者务必谨慎。

3. 虚构“中国政企PPP互联”APP

“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已多次声明未推出任何投资项目。诈骗平台频繁更换名称,试图规避风险提示,但参与者仍执迷不悟,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4. C1国际

该平台前期以售卖“教育包”为名,鼓吹增值收益,几近崩盘后又转向炒作虚拟币,通过多层级分红模式迅速扩张。请广大群众远离此类涉嫌传销的诈骗项目。

5. 套牌“数农国际APP”

该平台由“阿里数农”更名而来,多次改名换姓,持续欺骗同一批用户。谎称与“阿里巴巴”有关,通过AI数字人视频诱导参与者,并虚构“农业币”和“农业专属卡”等概念,实际无法提现。

6. 套牌“启迪医疗”APP

冒用“健康启迪协会”名义,虚构医疗器械投资项目,推广高息理财产品。资金流向不明,一旦平台崩盘,维权将极为困难。

7. 套牌“博发BF”

冒充“博发”公司,以“广告投流”为名,诱骗用户缴纳费用并承诺高额收益。该APP下载时即提示未备案且携带病毒,风险极高。

8. 虚构“中国核融智享协会”

该平台以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资金通过U币进出,流向不明,且不受法律监管,风险极大。

9. 套牌“eBay”APP

冒用知名公司名义,虚构跨境电商投资项目,要求用户购买会员才能参与投资。资金流入第三方公司或个人账户,存在极高风险。

10. 虚假海外TIKTOK跨境电商

不法分子制作虚假海外电商平台,伪造订单信息,诱骗店主垫资兑换美金,再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实施诈骗。为规避打击,甚至谎称反诈预警电话为“演戏”,请广大群众切勿轻信。

11. 虚构“全球发展”APP

冒充香港“中国投资”公司,虚构“一带一路”“全球南方”等高息理财项目。该APP下载时提示未备案且携带病毒,请立即删除。

12. 套牌“绿地香港”APP

冒用“绿地香港”公司名义,推广虚假高息理财产品。该APP同样提示未备案且携带病毒,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套牌的“共建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APP

冒充“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室”名义,制作散步涉诈APP,官方已经发布打假声明。最主要的是,软件也只能通过复制链接到第三方浏览器下载,未有任何备案。

14、套牌的“赛博资本&恒福证券”

反诈公众号“黑白之猫”详细写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再次声明:以上项目,均指向境外诈骗性平台及国内虚假注册的空壳公司,且均基于已观察到的风险特征进行警示。其名称很可能与国内合法注册、持有正规商标的企业巧合同名,但二者绝无关联。此内容不构成对任何正规企业商誉的侵害,旨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类似的骗局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更多防骗信息,可关注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新号“老李说骗局”。

二、参与者心理分析:三类认知陷阱,让你沦为“待割韭菜”

为什么这些骗局能让无数人,包括一些教育程度高、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士上当受骗?

背后是复杂的心理机制,本质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与认知的盲区,即便部分人察觉异常,仍难逃“自我说服”的陷阱。

有句话说“你还没有被骗,不是因为你有多聪明,只是适合你的剧本还没有出现”。

1. 贪婪驱动:“赌自己不是最后一棒”的贪婪与侥幸心理

贪婪是非法集资参与者最显著也最普遍的心理动因。

据统计,超过80% 的非法集资案件中,组织者都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盲目追求。

一位庞氏骗局的亲历者分享道:“异常吸引的回报,表面的富有,每次的信用,眼见越来越多人参与,都令参与者越来越有信心。”这种信心,让他们忽略了所有存在的风险。

鑫慷嘉案中,即便多地监管早在2024年10月就发布风险提示,仍有投资者在2025年5月扎堆入场;甚至在平台无法提现、推出“缴税提现”骗局时,仍有人跃跃欲试。

芯光云、联众投的参与者中,不乏明知“高收益不正常”的投机者,他们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态,低估操盘手的控盘能力。

当平台突然跑路,才发现自己成了“接盘侠”。

2. 信任错位:把“熟人背书”当“安全保证”的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

当某个投资项目被少数“先行者”鼓吹为“稳赚不赔”的良机时,后续投资者往往会因为看到周围人的积极参与而放松警惕,“熟人网络”让这些项目快速扩张。

鑫慷嘉的受害者多为小区中老年人,由邻里或亲属推荐入局,将“熟人信誉”等同于“项目可靠”;联众投、芯光云的初期用户也多来自亲友分享,这种“情感背书”让警惕性大幅降低,甚至忽略对平台资质的基本核实。

而假冒启明创投的骗局,则利用了公众对“知名机构”的信任惯性——看到熟悉的logo和“私募基金”字样,便默认其合规性,却不知正规私募仅面向合格投资者,从未推出过大众理财APP 。

当信息不对称,也促使很多人产生“盲目信任”。在我们接到的诸多咨询案例中,许多受害者在投资前都未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资金流向和风险情况,仅凭宣传材料中的高回报率便做出了决定。

3. 价值焦虑:用“投资收益”证明自我价值

根据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接到的咨询及求助数据统计,这类骗局的受害者中,80%以上为中老年人。诈骗分子深谙人性弱点,通过精心设计的策略,逐步瓦解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鑫慷嘉的拉新工作室专门瞄准50、60岁以上群体,正是抓住了他们的价值焦虑——随着社会角色边缘化,部分老年人渴望通过“成功投资”证明自身价值,重拾家庭话语权。

当诈骗分子用“轻松赚钱”“给子女减轻负担”等话术打动他们时,所谓的“投资”已超越金钱本身,成为自我认同的寄托,这种情感绑定让他们更难接受“被骗”的现实,甚至在亲友提醒时选择回避。

而针对年轻一些的受害者,则利用情感诱导。据一项针对非法集资受害者的心理调查显示,超过80% 的受访者表示,在参与集资前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情感诱导。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此类骗局?三条保命之法,一定要熟知。

1. 核实资质是前提

任何投资前,先查平台“底细”——正规机构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推送高收益项目,如启明创投明确声明“无官方APP”;对“境外平台”“新兴概念”项目,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证监会官网核实资质,无资质即骗局。

🚫 记住:任何需要通过复制链接到第三方浏览器下载的APP均是诈骗!

2. 拒绝“高息诱惑”和“拉人头”

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过“年化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已经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鑫慷嘉“单日1%”“数十倍收益”的承诺,本身就是诈骗信号。

正规投资绝不会用“稳赚不赔”“快速翻倍”包装自己。

金融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不合理的高收益承诺背后必定是高风险。当投资平台要求你“拉人头”并获得奖励时,还很可能涉嫌传销。

3. 守住“提现原则”是关键

当平台以“缴纳保证金”、“流水不足”、“风控冻结”等理由阻挠提现时,切勿继续转账,一律视为诈骗。

遇到“系统维护”“账户异常”等无法提现的情况,应当立即收集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宣传资料等,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位庞氏骗局的亲历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承诺高回报与最低风险——在金融中没有任何事情是这样的!”

回看这些骗局并非无懈可击,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不合理的高回报、模糊的投资方向、拉人头模式和提现障碍。

从鑫慷嘉130亿涉案金额,到启明创投被冒名引发的信任危机,这些骗局警示我们:

世上没有“躺赚”的机会,所谓“高收益”不过是收割的诱饵。

当你盯着利息时,别人盯着你的本金

守住理性,才是最好的反诈。

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身边人,别让下一个受害者是你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