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在聊到三国里猛将的武力,马超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
虽然民间有绕口令“一吕二赵三典韦”,但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一吕二马三典韦”。
以马超的单挑记录,还有曹操那一句“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的评价,就挺让人信服的了。
遗憾的是,锦马超这样一员蜀汉猛将,却不到五十岁就病逝,没机会参与北伐。
如果马超有幸得以续命,像赵子龙一样年过七十还上战场,在北伐的硝烟中,马孟起会有怎样精彩的演绎呢?特别遭遇昔日手下败将,能否重现速胜的神绩?
北伐战场再相逢,双雄激斗五十合若马超真能活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与张郃的再度相遇几乎不可避免。
此时的张郃,早已非当年潼关之战中二十合便败于马超的“张跑跑”,而是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跃升为曹魏西线的第一大将。
演义中的张郃,越老越显沉稳狠辣。街亭之战,他看破马谡纰漏,一举破寨;祁山对阵,他甚至敢冲阵救出被围的队友。若遇老年马超,他未必会退。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场大战——
诸葛亮佯攻郿城,实则遣马超率精骑出斜谷,欲断魏军粮道。张郃早有所料,亲自引军拦截。两军相遇于陈仓古道。
马超虽鬓角染霜,但目光如电,手中虎头湛金枪依然寒光逼人;张郃则沉眉冷目,长枪横握,身后“张”字大旗迎风猎猎。
没有多余的叫阵,唯有马蹄震响。
马超一马当先,直取张郃,仿佛重回渭水河畔那个白衣银甲的西凉少年。
张郃不退反进,挥枪迎上——他知道,这一战避无可避,也无需再避。
双枪交错,火花四溅。
三十合不分胜负,马超不仅有些诧异,随后也即了然:果然潼关那一战,他没出全力呀。
马超枪法仍疾如闪电,张郃枪势却愈发凝重。
战至五十合,马超一枪直刺张郃咽喉,张郃回枪格挡,震得双臂发麻,心中暗惊:“此人年老,勇力犹存!”
然张郃毕竟善战,心知不可力敌,便虚晃一枪,拨马回撤,却暗中指挥左右翼合围。马超冷笑一声,并不深追,勒马横枪,西凉骑兵迅速变阵,如雁翅展开——俨然仍是当年那位指挥西凉铁骑的少将军。
这一战,未分胜负,但两人心中皆知:
马超仍可一战,张郃已非吴下阿蒙。
细看二人此战,虽未分出高下,却意味深长。
年轻时的马超能以绝对武力碾压张郃,但到老年,二者的较量已远不止于马背上的枪来枪往。
张郃之所以敢与马超鏖战,非只因武艺精进,更因身份、责任、时势皆已不同。
他受曹叡重托,总督陇西军事,若遇敌便退,军心必溃。何况他历经数十年战阵,早已悟出“为将之道,不仅在勇,更在持重”。
反观马超,虽锐气稍减,但西凉人骨子里的悍勇未失。更重要的是,他身负蜀汉北伐重任,代表的是诸葛亮对西线战场的全部野心。
二人之间的较量,实则是超越了单纯武艺的碰撞:
一种是西凉猛将的锐气与锋芒,一种是中原名将的沉稳与谋断。
若再战十合,马超或可凭借爆发力占得上风,但张郃也必以诱敌、伏兵等方式回应,至少也能全身而退,保住他“张跑跑”的名号。
这正是老将之争的精彩之处——不再只是力与速的比拼,更是胆魄、经验和意志的全方位对抗。
结语马超的一生,惊艳于上半生,隐匿于下半生,作为蜀将的下半生。
这多少令人唏嘘。
如果他真能活到老年,也许会是下一个黄忠,真的能在北伐中阵斩名将。当然,张郃张儁乂大概率不在这个名单之内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在你看来,老年马超会有怎样的实力呢?他对峙老年张郃,能有怎样的表现呢?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评论列表